教师课堂情绪的交互感染性
教师肩负对后代的教育、教养的任务。师生之间的情绪具有交互感染性,教师本身的情绪状态可以产生共鸣,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反之,学生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着教师,使课堂出现某种心理气氛,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作为教师,非常有必要掌握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保持愉快的心境,以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然要面对各种现实,人们在面对现实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得失、顺逆、荣辱、美丑等各种情境,因而有时感到高兴和喜悦,有时感到气愤和憎恶,有时感到悲伤和忧虑,有时感到爱慕和钦佩等等。这里的喜、怒、哀、乐、忧、愤、憎等都是情绪的不同表现形式。那情绪究竟是什么呢?所谓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它主要通过个体独特的主观体验(如喜怒哀乐)外部表现(各种表情、动作)和一些生理方面的特征表现出来,情绪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 情绪与课堂教学
情绪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动机和组织功能、情绪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推动或阻碍的作用心理学家早就通过实验验证了人的不同情绪状态与他们解决问题的操作效果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另外,情绪的组织功能还表现在人的行为上当人们处在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更容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方面,行为也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的事物;当人们处在消极的情绪状态时,则容易失望、悲观、放弃自己的愿望,甚至产生攻击行为。由此看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种行为的操作效果都受到他们的情绪状态的影响。其次,信号交际功能、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即表情来实现的教师在课堂中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以及其他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而且往往通过面部表情言语表情以及身体表情不停地向学生发送信号,从而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反过来,教师也通过观察学生的各种表情来获取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检察、评价和调节。
2 情绪的交互感染性
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具有感染性。一个人的积极或消极情绪会传染给他人,从而使另一个体也产生相应的积极或消极情绪这种感染是带有隐蔽性的,不易被个体自身察觉的。在课堂这一特殊的环境中,情绪的感染有着广泛的表现,但不太被老师们注意到一位老师在课堂结束后可能会问学生:怎么你们都显得死气沉沉的?学生或许会回答他:老师,因为你太严肃了。很多老师因为潜意识里存在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因而在课堂中表现得非常严肃、不苟言笑、语言学究味浓、语气深沉严肃。但反过来,基本上每位老师都追求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当课堂缺乏这种气氛时,老师对自己的教学的评价就会降低这时候很多老师都会归因于学生“这个班死气沉沉的。这班的学生不活跃”等殊不知正是自己的师道尊严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是自己的情绪在无意中感染了学生。教师的情绪也受学生的影响,进入课堂之后教室里死气沉沉,学生都低着头,教师的情绪就会低落,老师会在潜意识里想“好像他们并不欢迎我”等。因此有的学校专门组织学生用微笑欢迎教师进课堂,并分析了其产生的效应,也是十分可行的。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学生,学生的情绪也会影响教师,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当教师的积极情绪唤起学生的积极情绪后,学生产生的积极情绪又会反馈给老师,使得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更加有信心、更加悦纳学生,如此产生良性循环,反之,则产生恶性循环,这就是情绪的交互感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