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训练》【美】约瑟夫.J.卢斯亚尼,重庆大学出版社,豆瓣7.9分,个人推荐7.8分
这本书的关键不是心理疗愈,可以肯定的是我还没到抑郁症的范畴,卢斯亚尼认为,焦虑和抑郁并不是疾病,而是人的观念误入歧途和有所缺陷。更是我们面对挑战时的心理防御机制。
这是一本教你如何进行自我训练、自我对话,来适应焦虑和抑郁带来的心理障碍。作者约瑟夫.J.卢斯亚尼是美国心理治疗专家,他这套方法治愈了很多患者。这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它更加贴近于实践。
焦虑和抑郁是由于人类面对外来的刺激而产生的两种反应,一个是积极的对抗迎战,一个是消极的逃避,分别表现为两种情绪——焦虑和抑郁,两种情绪从而带动各种生理反映,比如肾上腺上升、神经紧张,情绪低落等,所引发的对抗和逃避两种应激性动作,来与感受到的这种不安全感进行“战斗”和“逃避”。这也是焦虑和抑郁的根本成因。
焦虑和抑郁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机制。但大脑的判断思维会影响这种情形,把一些事情判定为危险,想象自己在一种不安全的状态中挣脱不掉,这就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使焦虑和抑郁常态化,最后成为焦虑症和抑郁症,这是一种无法去关注的结果。
卢斯亚尼认为焦虑和抑郁是思维的一种习惯,只要你尝试改变这种习惯,事情就会有转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好消息。但习惯的消除也需要长时间的自我训练。要耐心地去进行一点点地改变,急不得。我对卢斯亚尼提出的“不安全感”很有兴趣,思维错误引导和自身的不自信会让人感受到不安全感,从而引起焦虑和抑郁,情绪带动起生理反应,这种生理反应报告错误的思维,然后还是不安全感。
自我训练的七个原则做为卢斯亚尼心理治疗的基本理念。
一是人人都会有不安全感;
二是思维先于感觉、焦虑和抑郁;
三是焦虑和抑郁是试图控制生活的错误尝试;
四是控制不过是幻想,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是缺乏安全感是一种习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可以摆脱的;
六是健康的思维是选择的结果;
七是好的教练是好的激励者。
焦虑和抑郁这一习惯改变要明晰自我的作用,这是一个先决条件,可以说你必须需要依靠自己,没有人能拯救自己,焦虑和抑郁只能自救。你的焦虑和抑郁都是由你一直以来负面的想法和不自信的思维的累积而导致的,由此,你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重新对待生活,建立自信,回击你的焦虑和抑郁习惯。
道理是很明白的,可以想见,其中的开始就很不容易,我们如何建立自信,不安全感的死性循环如何打破,光靠着不知所谓的自信是支持不了多久的,思维的改变不如说是思维的破坏,我们很难打破自己所设立的思维墙,它难以逾越在只相信我们看到的,只会用我们所理解的去解释一切事物。
自我对话是可以尝试的,面对很多负面情绪,我心理有时会很警觉,因为身体上有生理反应,我们的心理也像一个瓶子,装的多了就应该找机会倾诉,可是,环顾四周心茫然,这时候跟自己对话是一个不错的好主意,当然也可以写下来,我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我把所有的负面情绪诉诸文字,清空情绪,再装再清空就是了。
而思维的习惯是比较难的,目前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常用的不外乎就是记录和反思,效果还可以。这个世界很大,我为什么要去快速的读那么多书,这个世界很大,而我愿意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