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从初来深圳的第一天就拿到OFFER到离开五百强的那一刻,经历了许多变革,这并不意味着自己心浮气躁,而是在同一家公司内喜欢尝试不同岗位、最大限度地挑战自我。
通常在一个岗位上做三年,该学习的、能贡献的东西都已经差不多了。三年时间,一个人的工作状态基本可以达到巅峰,之后要么维持,要么走下坡路(大公司的考核标准基本是每半年一次,业绩指标会将你一直向前推)。直到有一天,你在这条路上走到头,就会有一种掉进坑里的感觉,或是天花板的无力感,很难上升和突破。如果想急流勇退,在巅峰的时候退出是最好的(比如马云),人生、工作状态都不会受到影响。
在五百强经历了无数次的裁员风暴,每年年末团队都需要提交末尾淘汰的人员名单。跨国公司通常会把“贵”的员工裁掉,因为资历老、成本高,而工作流程化了,新人来了,培训后很快可以上岗。
有人以为在大公司工作是最安全的,其实不然。因为一旦遇到裁员,高管大抵逃不掉两种命运:要么是裁人的人,要么是可能被裁的人。高管政治,如履薄冰。听起来残酷,可这就是在人才辈出的五百强里的生存法则。麦肯锡有一句至理名言:" Either manage up, or manage out" 。人到中年,多数人会被年轻人取代,无关能力被迫淘汰出局。严格来说,打工就是合约,公司为你付出多少,你就要相应地为公司付出多少。如果合理就继续,如果公司觉得不对称就会请你离开。
(这些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挫折,其实都是在不断地帮助我们重新调整自己生命的航向,直到我们最终能够走上智慧之路)。
多数人在大公司做高管的时候总是前呼后拥,以为自己很厉害,其实那是平台赋予的光环,一旦你离开平台,可能什么也不是。当某一天从位置上离开,如果把这些看得很重,就会觉得非常失落,甚至抑郁。
我们习惯了用「公司+title」为自己做背书,二者越辉煌被背书的人就越镀金。当去公司、去 title 后,你将如何证明你自己?你将如何为自己背书?如果没有「公司」做背书,没有 title 做背书,一个人将怎样?
我的观点是,年轻人不应该把平台看得过重,而要意识到,对自己的挑战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最好的个人增值是增加自己的职业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在某平台上的业绩表现力和光环。要学会适时清零,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