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得接受,这个世界不是围绕着你来设计的,宇宙根本不理会你的喜怒哀乐,世界有时候就是有很多不公平,人生就是有很多苦难和不如意。
感:
一语点醒梦中人,原来在抱怨着社会不公平,抱怨着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这不就是应该思维所体现出来的吗?
思:
确实是,今天终于知道了答案。回想过去,父母始终在用着应该思维教育我们。6岁时,我们认为父母懂我们、理解我们。但是到了12岁,我们是否还有这种感觉呢?12岁之后的我们好像在按照父母给我们规划的路线来走。你看人家考试考第一名,你怎么应该考这么差呢?高中努力了这么长时间,必须考到一所一本院校。我都给你给你规划好了,你必须去我给你找的公司上班!
从初中到高中在到大学,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被“安排”。我们必须要听父母给我们做出的规划。父母没上过好大学,想让我们上好大学;父母想弹吉他,让我们也学习弹吉他;父母不想做生意,让我们也不做生意,去上班。我们要按照父母给我们的安排来,只要我们不听话,我们就需要被父母改造一番。
再拿我昨天写过的一段文字,我们做什么事情,父母都特别担心,总是告诉我们,你得按照我给你说的来做,只有我们按照他们说的去做了,才会被认可。他们觉得自己吃过的盐,比我们走过的路都多。我们是不是在安排着孩子的人生,是不是想通过孩子让自己的愿望实现,甚至想让孩子像我们内心中的那个自己一样。父母可能会说了:“就是想让孩子过的比我们好。”所以才会为他们安排人生。试想一下,孩子在这种被“安排”的环境中成长,当你们离世了,孩子会怎么做?孩子由于经常受到“安排”遇事就按照你们的吩咐来做,当有一天他不用再去按照你们的吩咐来做时,无法适应社会,直到最后被社会淘汰。为孩子忙碌了一生的你们,最终也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
电影中经常会出现逆袭,学渣通过一年的努力逆袭成学霸;普通人通过三年的努力逆袭迎娶白富美。但是现实中,逆袭却少之又少。电影中出现的桥段只不过是给我们喝了一碗影响至深的心灵鸡汤。你想博得别人的关注,于是就下定决心超过他,让别人更好的关注你;别人对你的评价,你总会特别在意,听到后,赶紧改正。我们好像都陷入了应该思维的怪圈中,并且深深被电影桥段所影响,始终坚信,结果总会向着自己。
其实不然,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你没有认清现实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没有你,地球照样会转,即使你发表任何观点,也没有人会在意你的发言。自我的评价发生了错误,改变能改变的叫做能力;接受不能改变的叫做坚韧;不接受不能改变的叫做应该。
行:
1、家风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2、不去抱怨现实,接受现实,利用现实,实现自己的愿望。
2020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