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陶行知先生通过遇到的两个事例,讲述了在教学做合一上的一些误区,明确“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有句话说“教学相长”。“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分别。实际上,如果破除成见,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些事情。”这正是我们所要构建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说的就是如此,我们和学生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做好引导者,学习者,合作者,与学生搭建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从学生身上也能学习到很多东西。
“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所以说“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只教学生学,将各种知识与信息传达完毕即可,只是授人以鱼;教学生怎样学,却是授人以渔。把学习的诀窍告诉学生,让他能自主学习就是老师最成功的教学了,为此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因学而教,主要体现在“做”之中。”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时,怎么带着学生去读单词,各种操练,都不能让所有学生立刻就掌握所有的知识,哪怕是上课看着都学会了,下课之后呢?学生是否学过了就不会忘记?我们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学生这个单词是由哪几个音发出来的,让他们自己去拼读,去感悟,养成拼读的意识,形成拼读单词的能力,那我们教过之后,学生不仅能深刻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哪怕忘记了也能自己重新拼读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学会,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总之,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做教学合一的,要做到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