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之前回答过的问题,又有朋友问到,我们试着从另一个层面来看看。
其实,年轻人跳槽,频繁的换工作,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说明年轻人有理想,不求稳,敢尝试。
1、跳槽是经济活力的体现,也是开放多元的标志
回顾一下过去,一个人能在一个单位干一辈子,甚至是一家几代人在一个单位干几辈子,为什么?因为经济没有活力,有个饭碗就不错了,而且还必须是铁饭碗,长期稳定。
现在,除了体制内,很难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干一辈子,那种几代人在一个单位的,除了家族企业,应该已经很少了。
因为改革开放,经济活力迸发,各种所有制相辅相成,用人机制灵活,随时可以跳槽既是一种人力资源的配置机制,也是一种自由,表明了这个社会的开放多元和勃勃生机。
2、从高考到求职,一切都在多元化
其实,职场的活力,从高考开始就已经有了端倪。
过去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已经变成了有序的分流机制,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各个层次和领域的需求都激发了出来,都需要人才。
而跳槽,给了大家一次又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和可能。
如果上网,或者交流很多人,就会发现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每个人的想法千奇百怪,每个人的行为千姿万态,而且他们都活的有滋有味,接受和理解才是成熟的心态。
正因为这些差别,所以才有了所有人不同的需求,包括对职场和工作的需求,所以跳槽其实是一种寻觅,寻觅自己心中的桃花源,从这个角度,这种跳槽其实就是他们的追求,也就是奋斗本身。
3、频繁是相对于中老年来说,符合新陈代谢的规律
从生理上,中老年比年轻人的代谢慢,活力不足。
在职场上,这个道理依然适用,因为年轻,所以有各种可能性,有各种想法,敢想也敢干,经过社会无数遍毒打的中老年,往往被毒打设定了太多的界限,就像周围一堵堵的墙一样,给自己划定了监牢,然后羡慕着围城外的一切五彩缤纷,并且时时都伴随着一声叹气,和那句经典的“我当年......”
对于一个公司或者一个岗位来说,长期由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来持续工作,很容易进入一种舒适区,所有一切都按照既定的模式进行,大家也习惯了,然后一切也都变得理所当然,这样很难进行改进和完善,因为看不到问题。
新人的进入或者岗位的轮替,就形成了“鲇鱼效应”,让新人、新思维、新行为去激发人的好奇心、好胜心,挑动人们改变的神经,用改变来换血,增加整个组织机体的活力,这就是新陈代谢。
4、盲目的频繁跳槽是没有职业规划的表现
频繁换工作也没有问题,但是,其中有多少人是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的呢?
不知道要去哪里,就哪里也去不了,就是这个逻辑。
当然,有一种例外,就是明确的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通过各种换工作,来积累需要的经验、经历和人脉,然后适时的切换到自己的目标模式。
太多人,没有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也就无法去匹配合适的工作,只能按照薪资数额找工作,但是能不能拿得下、拿得稳、拿得久才是关键。
同样有太多人,没有自己的职业和人生目标,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会迷茫、会无聊、会很累,这样就缺乏工作的兴趣和乐趣,也就干的不开心,不开心的事情,要做好,很难。
5、带着职业规划跳槽,才是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行动
见过很多的求职者,问到职业规划,甚至不知道职业规划是什么,要干什么,只要能给钱就可以,然后碰到一个能给多一点钱的,就换呗,直到换不动,没人要的时候,然后发出中年危机的感叹。
有的放矢,简单来说,就是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做到什么程度。否则,朝着浩瀚的天空放枪,完全是凭运气,结果当然不可知。
盲目行动的结果,就是蹉跎岁月,然后慨叹人生。
写在最后
说到底,不是年轻人频繁跳槽,而是他们有理想、敢行动,只是缺乏一个设计图而已,所以,随心所欲的盖房子,直到发现马桶装到了客厅,才发现很难回头了。
好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而且开始行动了,未来会有很多人带着自己的规划设计图去跳槽,资源配置会越来合理,那个时候,就是挑工作的时候,也才能实现真正的双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