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我发现与老公的价值观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通过三个事例说明一下。
事例一:我们的新房因离市中心较远,我们打算先装修好了出租几年。这套三室两厅的房子被分成三间房单独出租,需要采购三套家具(床,衣柜,书桌),所以总共是3个床,3个衣柜,3张书桌,外加客厅的一套餐桌。
我的计划是等家具到齐了,找一个专门安装家具的师傅,统一进行组装,当然是需要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的。
可是老公坚决不肯,他觉得这些家具完成可以自己组装完成,根本不需要找人安装,更不需要花钱。明明自己可以干的事情,为什么不省下几百甚至上千元的人工费呢?
事例二:我家孩子小的时候有一些玩具,虽然是玩过的,但是保护得非常好,外表也非常新。孩子的大姑,二姑,小姑家都有二宝,也正是上幼儿园的年纪,我觉得这些玩具正好可以寄给他们(他们都居住在其它城市),让它们再次发挥作用,也省去了他们买玩具的钱。
老公听了坚决反对,首先,他觉得根本没有必要花快递费邮寄,因为人家不一定是否看得上这些旧东西。其次,人家也不差钱,就算是买新的也花不了多少钱。如果这些玩具留在家里没有用就扔了算了,这样还能省下快递费的钱。
事例三:由于要还二套房的房贷,我们每个月的都处于“月光”的状态。除了月供之外,我们会把所有余钱都存起来,存到一定数额后还一次大额,手里几乎没有可以应急的钱。
我觉得应该在手里放一些应付突发事件的钱,或者我们也应该有些储蓄或是一些投资行为。但是老公觉得根本没必要,他觉得首要任务是把房贷还清,减少还给银行的利息。
上面三个例子,我不去分析谁对谁错,因为价值观这个东西,就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和后期的自我学习而形成的,它无所谓对错,而是取决于人的认知。
我老公在花钱方面真的是特别“抠”的那种,真的是“金钱至上”。能不花的钱他坚决不花,能自己做的事就不找别人干,我也不能说他的想法就是错的。
关于这三件事,我只想说说我的理由:
事例一:时间成本也是成本,那些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虽然可以通过研究最终完成,但是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太高了,为什么不用这些时间来做些更有价值的事情呢?
事例二:一件物品的价值到底如何来体现?在我看来应该是物尽其用。但是如果因为内心的虚荣或是需要额外付出少量成本而让这件物品本身的剩余价值被埋没,那我就只能寻找其它方式来发挥它们的价值了。
事例三:我通过前一段时间看《小狗钱钱》,觉得里面的一个理论非常正确,那就是即使是背负着负债中,也一定要有储蓄,才能让自己在还清债务之后的资产不是0,储蓄还可以用来应对突发事件。虽然有可能还给银行的利息会多一些,至少可以保证自己不至于因为突发状况陷入财务危机,况且将储蓄用于投资所带来的收益,也不一定比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少。
这让我思考,当双方的价值观不一致时,应该怎么办?
我能想到的是如下几个方法:
方法一:在日常消费或家庭财政分配方面,如果夫妻双方各自都有收入,那就必须约定,在一定的限额之内,我是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收入的,你不可以以任何理由干涉我。
比如,1000元以内的消费,我可以按我的价值观进行消费,你按你的,双方互不干涉。而对于大额的花费,则需要双方商议后共同决定,寻找一个折中的意见,一旦决定双方就必须无条件实行。
方法二:当涉及的金额较大时,那一方就需要妥协于另一方。
因为如果双方都坚持自己的意见,都想让对方改变,那么这件事会变得无休无止,甚至演变为一场战争。在观念这个问题上,我们永远都不要期待对方改变,但是我们暂时的妥协,也并非代表着认同对方的观点,我们只是不想一直让双方纠缠在这件事情中而已,妥协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心胸宽广的表现。
方法三:如果两个人都不想妥协,那就找一个专业的第三人,决定到底应该怎么做,比如事例3.
方法四:双方通过学习不断地将价值观逐渐地趋同,虽然这一点很难,但是需要尝试去做。
不知道大家应对这样的问题,是怎么处理的?请大家分享自己的方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