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返回的高铁,本次小小路程告一段落。
三天两晚,不虚此行。第一天寻访了鼓楼广场,昨晚骑行了南京长江大桥。
1989年9月的一天,我第一次从老家乘车来到南京,第一站便是鼓楼广场。虽然具体的日期,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那天到达鼓楼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那是一个雨天,父亲前一天送我到老家县城,拜托老家转折认识的长途车司机,把我捎带到南京(买票有座位)。
上午6点上车,下午2点多到了南京,下的就是鼓楼广场。司机到站后跟我说,这就是车站,学校应该有接站的,然后就让我下车了。
下车后,雨还在下,我背着行李,一个尿素袋子和一床用塑料布裹了又裹的被困,在雨中跋涉,终究没有找到接站的学长。
无奈,我来到路边的一个公an岗亭问询,也许是我的方言太重,那人并没听懂我的请求。最后,我递上录取通知书,工作人员说,学校的接待站设在南京长途汽车站(中央门),而我乘坐的班车停靠的是鼓楼汽车站。
从鼓楼到中央门有多远,我到现在都说不清,只觉得这段车程十分难熬。尿素化肥包装袋和棉被捆,在拥挤的城市公交车上十分扎眼,立即招来了许多不友好的目光,当然,还有一些怨怪的声音,幸亏我听不懂南京话,所以也没在中途被挤下去。
这便是我第一次离开老家,第一次来到省城,第一次接触南京人的经历。若干年过去了,我一直在自我疗愈,并尽量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与我的心理阴影相比较,打那以后我经常告诫自己,不管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人,都不要对别人投去鄙夷的目光,因为那或许就曾经的自己。
南京长江大桥,是地标性建筑,也是网红打卡地。不仅因为我在浦口念过两年书,而且因为她恰好是1968年建成通的车,这个历史知识点,我记得最清楚。
“上面是公路桥,下面是铁路桥。”这是小学课文上读过的知识点,也是我从小向往南京的理由。
昨晚,我骑行的是一辆共享单车(某团小黄车),没有变速装置,避震效果也不太好,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骑行南京长江大桥的快乐。
我昨晚发了朋友圈,播报了试骑南京长江大桥的体验,引来骑友们纷纷点赞留评。如果有可能,我们下次骑自己的车来,好好畅游南京。
好了!前方即将到站,宜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