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音乐爱好者,除了流行音乐之外我还爱听古典音乐。躺在按摩椅上,戴上耳机,沉浸式地听一段音乐现在已经是我每天晚上必做的一件事,就像在简书上写作、互动一样。
流行音乐的好处是你随时可以找到新的作品,保持新鲜感。而古典音乐则需要向另一个维度发展。喜欢古典音乐的人热衷于发掘同一段音乐不同乐手或指挥家的作品。
大家会津津乐道地讨论伊萨克.帕尔曼和安妮.苏菲.穆特的《卡门:狂想曲》到底哪个好。这就像大家听了李健、周华健和王菲三个版本的《传奇》都免不了品评一番一样。
元旦那天,我跟家人按习惯收看了央视直播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听古典音乐的那根神经再次被唤醒。我又拿出了那些经典的作品开始温习。而这次我第一个想到的,则是家里那张带我入门的CD——《梁祝 + 保卫黄河》。
西崎崇子女士演奏的《梁祝》是我的最爱,而最新找到的朗朗演奏的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则听得我湿了双眼,还出了一身汗。
也许是身在国外的原因,一听到长江、黄河这样的题材,总有些莫名的感动。而保卫黄河这首神曲则是让人热血沸腾。
现在网络上非常流行一个词——燃,顾名思义让人热血沸腾的意思。比如张学友的《这个冬天不太冷》就很燃。而这首《保卫黄河》绝对是超燃。听一首就让人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还是介绍一下这首神曲的创作历程吧:
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同年11月1日,他们从壶口下游附近的渡口第一次渡黄河,光未然在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而高亢嘹亮的船工号子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9年初,“抗演三队”渡过黄河,并于同年2月到达延安。光未然的左臂在途中摔成了重伤,抵达延安、躺在病床上的他联想到在黄河两岸与游击健儿同生死共命运的经历,感受了抗日烽火遍地燃烧,以及在壶口瀑布看到的、令他终身难忘的那一幕,激情磅礴,激发了创作灵感。他在病榻上,五天口授请三队队员胡志涛帮忙写了四百多行的组诗《黄河吟》 。
先期到达延安后,出任鲁艺音乐系主任的冼星海,在“抗演三队”的新年晚会上听到张光年朗诵的组诗《黄河吟》后,决定将它谱成歌曲,并请邬析零为他讲述渡过黄河时的所见所闻。邬析零向冼星海描绘了黄河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以及船夫呼着号子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场面。同年3月31日,冼星海仅用六天便为《黄河大合唱》完成谱曲,《保卫黄河》则是其中的第七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