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带俩娃儿去看了《抓娃娃》,最近没怎么关注暑假档电影,所以也不知道这个电影是讲啥的,还以为是夹娃娃的喜剧片,电影拍得不错,值得去看,可以说迎合了当下养育孩子的热门话题,观众容易有共鸣,近年来觉得电影很多喜剧片都是哈哈一笑后也没留下什么特别的感悟,记得前些年很流行悬疑片,看看烧脑的也蛮有意思的,可能是现在大家都活得比较累,感觉近几年的电影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喜剧的成分,去电影院就是为了博你一笑,说不上有什么深度。
电影就不剧透了,就针对电影引用了一句网络热梗“大号练废了,接着练小号”这个话题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废了”的标准是什么?随着孩子的年级升高,压力倍增,大部分人通常认为如果学习不理想,对这个孩子的评价就是否定的,可以说学生时代学习成绩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孩子是好还是废的标准,这个标准真的合理吗?在这个成年人内卷的时代,在追求KPI,OKR的时代,我们不知觉地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的生长规律及内心感受,在这个狭隘的标准下,我们的焦虑与强势对孩子带来多大的压力与伤害?曾经我也陷入这种主流思想,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渐渐明白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要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孩子的平凡,一个人所具备的品格,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比一味追求完美,追求成功要重要得多,给孩子成长为人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在成长中去磨炼,去经历,我们只要像园丁一样在需要的时候修剪下,让它自由吸收阳光雨露,自主生长;孩子只要三观正,生活能自理,不可能适应不了时代,要相信人类的基因肯定是一代比一代强,每个时代所处的环境不同,时代背景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不要用我们狭隘的思想束缚了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