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一周了,晚饭后散步时,妈妈问萌萌学校的情况。萌萌觉得从暑假到开学,过渡还比较自然,而且因为这学期自己开始预习了,所以觉得整体比较轻松。妈妈听了比较欣慰,在学习上萌萌已经有自己的习惯,不用家里太担心。
说着说着,妈妈想起了上一周数学老师在群里公布的上课积极互动同学的名单,里面没有萌萌。妈妈见过萌萌的数学老师,还听过一节课,整堂课互动的同学很多,气氛也很好。老师多次和萌萌提过,让她上课多举手,不然学期结束评分只能得B。萌萌和老师最后商定,她每三节课举一次手。
妈妈一提到老师说的课堂互动问题,萌萌立刻开始解释了。1.初中成长手册用处不大,所以得B也没关系;2.自己有认真听课,举不举手有什么关系?3.那些看起来经常举手的人,未必就深入听课了;4.积极举手可以得到彩虹卡,集齐5张彩虹卡,就可以去数学老师那里兑换小零食和明信片,没啥稀奇的。
猛然一听好像也有点她的道理,虽然妈妈还是希望她能更积极一点,于是说,那你要不两节课举一次,稍微提高一点?萌萌举起食指摆了摆说,不,不,不,三节课一次足够了。她补充说,我同学也劝我让我先三节课一次,试两个星期,然后两节课一次,一节课一次,一节课两次,逐步前进,都被我否决了。要好的朋友上课举手时,还会偏偏头示意,让我也举手,我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可能越推她,她越不想走吧,激励一个人做出改变还是真是难啊。今天早上想到针对鼓励互动的几个方法:1、引入小组互动PK制,或者班级间的PK,从个人荣誉变成集体荣誉的竞争;2、奖励方式增加软性的优先权,比如作业订正时的优先卡,集齐5次互动可以获得一次优先改作业权;3、如果互动的同学问题回答不出,可以喊朋友助力,两个人同时获得积极发言奖励。下次时机合适的时候,准备和老师建议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