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饭,拿着我静待8点,非暴力沟通的小组练习,近来我沉浸在非暴力沟通的专项学习中,觉得特别有意思。有专业人的引领和解读,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学会觉察,学会同理,学会共情,成长自己,快乐自己,特别好。由于我刻板印象以为是八点,我七点五十多就准备,没想到里面已经开始了,再看看群里的时间是七点半,后悔不已,匆匆忙忙的、慌慌张张的,就像迟到的学生一样,怯生生地,静悄悄地,入室为安。李老师已经在讲练习啦!看到我进来还非常友好地跟我打招呼,还特意重新发了一次爱自己练习题。然后我们依次在本子上记下来,接着练习。我第二发言,得到李老师许多专业引导,特别感谢!
已经到结束时间了,我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我就问了陪伴老师,老师拖堂跟我互动,一步一步帮我解答,觉察,共情,同理,宽恕,哀悼等,崔老师一步一步引导,她的专业引导如一束暖光,说得慢条斯理,并且温柔亲切,让我对“好好说话”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崔老师的表达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这份力量首先源于她“慢下来”的智慧。每一句话都语速平缓、吐字清晰,没有急促的堆砌,只有恰到好处的停顿与传递。这份慢,不是拖沓,而是对倾听者的尊重,更是对语言的审慎,让每一个观点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稳稳地落在人心间。更让我动容的是她声音里的温柔——即便感冒一周、嗓音沙哑,那份藏在语调里的包容与善意依然清晰可辨,仿佛冬日里的一杯温水,悄然化解了语言的隔阂。
学习过程中,我向这位高中老师倾诉了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她坦诚表示类似情况未在自己身上发生,却用极致的共情能力捕捉到了我内心的真实需求。她精准点出了我藏在倾诉背后的委屈、对支持的渴望以及对诚信的坚守,这份深度的理解,让我瞬间感受到被看见、被接纳的温暖。最后,他建议我多研读《366天平和沟通练习》,为我后续的沟通实践指明了方向。
这场学习让我明白,非暴力沟通的核心,从来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慢下来”的耐心、藏在细节里的温柔,以及对他人内心需求的敏锐洞察。作为小学班主任,日常要应对与学生、家长的各类沟通场景,这份从崔老师身上学到的沟通智慧,将成为我工作中的宝贵养分,指引我在未来的相处中,用更平和、更真诚的方式传递善意,搭建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非暴力沟通真是一种生命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