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一堂双语课,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科恩博士的“父母游戏力,养育更轻松”。
笔记整理:
与孩子进行情感联结的方式:爱、游戏、情感的理解。
孩子不和我们合作的时候,更需要我们的爱。
孩子表现出不良行为和不那么合作的时候,表示他们和我们的情感联结断裂了,为了让他们与我们再次合作,行为良好,需要重建联结。
情感联结无法通过说教、大吼大叫、讲道理实现。
可以通过和孩子玩游戏和对他们情绪的理解来实现。
知道和接纳他们的情绪,不是只看到他们行为的表面,而是背后的需求。(孤独、伤心、难过……)
如果我们不去了解他们的情绪,就会因为他们打人而惩罚他们。
充满爱的联结很困难,是因为我们成人都忘了怎么去玩了。
很有帮助的游戏方式:坐在地板上和孩子一起玩,做一些假装的游戏,枕头大战、摔跤等。
玩的目的只是为了开心,而不是去教孩子什么,只要孩子玩得开心,自然能学到很多东西,不用我们刻意去教。
用计时器给孩子独有的“特殊时光”,给孩子全然的关注,不要看手机和边玩边工作。要带着格外的热情陪孩子玩,孩子要求什么什么都说“是”、“好”……跟随孩子的主导,给孩子高品质的陪伴。
一定要用计时器,就算只陪了10分钟,也会让孩子接下来做作业跟顺畅。
多子女家庭要让每个孩子都有单独的“特殊时光”,陪大孩子的时候不要去关注小孩子。
也可以把繁琐无聊的家务变成好玩的游戏,我们让孩子进入成人的世界,我们也可以进入孩子的世界。
孩子学习最好的状态是要通过休息、睡觉、玩耍……劳逸结合才能把新的知识整合到大脑里。
连续学习三个小时,不如学一个半小时玩半小时,再继续学。
为了进入孩子的世界,成人需要“装傻”,用游戏来有效解决问题。强迫会破坏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讲道理也没有用。
比如可以用一正一反的“玩偶游戏”:
A玩偶:“他一定不会(自己穿衣服)……”
B玩偶:“他肯定可以(自己穿衣服)……”
孩子抢玩具的时候,大人也跑过去抢:“这玩具太好了,我也要玩……”
故意说:“你们两个一起也别想把玩具从我手中抢走。”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孩子总想要更多的爱,要分辨两个孩子平时是为了抢玩具而是为了“抢爱”,让他们一人拉你一只手,看谁能抢得到。父母也可以一起“抢孩子”,让孩子感觉自己拥有很多的爱。
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去和孩子说话,平时要给孩子的心里蓄满爱和乐趣。
孩子有情绪的时候需要我们的同理心和支持。
就算我们暂时不能满足他,也要让他知道我们理解他,我们很重视他的愿望。
孩子需要规则,但不需要我们严厉的设限。
内疚:我做错了什么,但是还有机会弥补。
羞辱:我是一个坏人,干脆“破罐子破摔”了。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哭,我们应该和他共情,理解他,而不是阻止他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