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郑燮 《竹石图》 竹子作为独立的画种出现很早。唐、五代纯以浓墨画竹,至北宋文同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苏轼及后朝的赵孟頫、王绂等皆以此为宗,以写实为主:竹竿较粗,竹叶较细,结构比例准确。至清代郑燮为之一变,独创“板桥竹”,造型削繁就简。竹竿细挺有韧性,而叶肥如柳、桃叶,具不似之似妙,而且竹子虚心自强、劲直向上的品性,被赋予坚贞高洁的寓意。 《竹石图》修竹数枝,秀石几块,形简而意足,是板桥六十二岁的作品,‘总观全局,气势俊朗萧散,卓然不群。竹自姿致疏落,顾盼有情,石则拔地直耸,瘦硬秀拔,笔致灵动疏爽,竹浓石淡,浓淡辉映,妙趣横生。题画行款独具特色,大小、正斜、疏密、浓淡灵巧有致地排列起来,使诗书画和谐地融在一起,增强构图的形式美,并通过题跋,表露出自己的思想及创作动机。 “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无竹,则留然无色矣,余作竹作石固无取于枯木也,意在画竹,则竹为主以石辅之,今石反大于竹,多于竹,又出于格外也,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渐老年兄属,乾隆甲戌重九日板桥郑燮画。”钤“七品官耳”、“丙辰进士”印。约自顺治至康熙初年。这一时期,文人山水画兴盛,并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承续明末董其昌衣钵的四王画派,以摹古为宗旨,受到皇室的重视,居画坛正统地位。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以金陵八家、“四僧”、新安派为代表。四王画派主要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4人,有时亦加上吴历、恽寿平,合称“四王吴恽”或“清初六家”。他们大都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为金科玉律,致力于摹古,推崇元四家,强调笔墨技法,追求蕴藉平和的意趣。由于“四王”社会地位显赫,交游广、门生多,在士大夫中影响大,其艺术旨趣又受到统法者赞赏,因此,被视为画坛正统派,影响所及,直至近现代。他们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较深厚的笔墨功夫,在笔墨、构图、气韵、意境等方面,也总结了一些规律性的经验,尤其是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的技法,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然而,他们忽视师法自然,回避现实生活,缺乏具体感受,致使作品大多单调、空洞,缺少生气和新意,阻碍了他们取得更高成就。“四王”之中,王时敏、王鉴、王原祁更重笔墨,主要宗法黄公望。王原祁被称为娄东派首领。王原祁尚能体察自然,并兼容各家技法,面貌比较多样,后世称其为虞山派首领。四王画派至清代中期,影响遍及朝野,宗娄东派的有黄鼎、唐岱、董邦达、方士庶、张宗苍、钱维城等人。属虞山派的有杨晋、李世倬、宋骏业、唐俊、蔡远、顾日方等人。此外,还有“小四王”(王昱、王愫、王宸、王玖)、“后四王”(王三锡、王廷周、王廷元、王鸣韶)等。明末清初,聚集于江南地区的一批遗民画家,呈现出与正统派相左的艺术追求。南京的金陵八家,以龚贤为首,包括樊圻、高岑、邹□、吴宏、叶欣、谢荪、胡□,他们遁迹山林,洁身自好,重视师法自然,主要描写南京一带风光,揭示山川之美,抒发真切感受,广泛学习前人之长,以扎实的功力求突破成规,创立新意,风格虽各有不同,但均具有清新怡人的意趣。同时,称誉南京的还有陈卓、王概、柳□、张风等人。“四僧”是指石涛、朱耷、石□、渐江 4人。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4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抒性灵。他们冲破当时画坛摹古的樊篱,标新立异,创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扬、不守绳墨、独具风采的画风,振兴了当时画坛,也予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其中石涛、朱耷成就最为显著。石涛的山水不宗一家,戛然自立,景色郁勃新奇,构图大胆新颖,笔墨纵肆多变,格调昂扬雄奇,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的画家。朱耷以花鸟画著称,继承陈淳、徐渭传统,发展了泼墨写意画法。作品往往缘物抒情,以象征、寓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奇特的形象,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和国亡家破之痛。笔墨洗练雄肆,构图简约空灵,景象奇险,格调冷隽,达到了笔简意赅的艺术境地。对后来的扬州八怪和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影响重大。石□的山水从黄公望、王蒙变化而出,以真景为粉本,描绘重山复水,繁密而不迫塞,用渴笔秃毫层层皴染,厚重而不板滞,具有雄伟壮阔,苍茫浑厚的气势。与石涛并称“二石”、与程正揆(号青□道人)并称“二□”。渐江的山水取法倪瓒,多绘名山大川,尤善写黄山真景,构图简洁,丘壑奇倔,干笔渴墨劲峭整饬,境界荒寂,富有清新静穆之致,真实地表现了名山之质。他与石涛、梅清有黄山派之称,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合称海阳四家,形成了新安派。清初至康熙(1662~1722)年间,还有一些画派、画家各擅其能。恽寿平的没骨花卉画,以极似求不似,风格清新淡雅,影响广泛,被称为常州派或南田派。袁江的界画结构精微,气势雄伟,为清代界画名家,其侄袁耀承其画风,有袁氏画派之称。其他地方性流派还有罗牧的江西派、蓝孟、蓝深的武林派等。另外还有禹之鼎、王树□、谢彬、上官周等人,善画人物、肖像。周□、张穆善画龙、马,傅山、普荷、法若真、黄向坚等善画山水,均负有时名。康、雍、乾年间,是清代社会安定繁荣时期,绘画上也呈现隆兴景象,北京、扬州成为绘画两大中心。京城的宫廷绘画活跃一时,内容、形式都比较丰富多彩。在商业经济发达的扬州地区,崛起了扬州八怪,形成了一股新的艺术潮流。清代宫廷绘画,在康熙(1662~1722)、乾隆(1736~1795)年间,随着全国统一,政权巩固,皇室除了罗致一些专业画手供奉内廷外,还以变相的形式笼络一些文人画家为其服务。宫内除了设立如意馆等机构以安置御用画家外,还用入值“南书房”的形式,以延纳学士、朝官身份的画家。有不少的学士、朝官,实际上已经成为宫廷画家,他们经常画些奉旨或进献之作。这些作品大多署有“臣”字款,统称为宫廷绘画(见清代宫廷绘画)。其内容主要有:描绘帝后、大臣、少数民族上层首领的人物肖像画,表现帝后生活的宫廷生活画,记录当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纪实画,供装饰、观赏用的山水、花鸟画等。风格面貌比较多样。人物画有传统的工笔重彩和白描画法,还有吸收西法比较写实的画法;花鸟画有宗法黄筌的工笔写生和恽寿平的没骨法;山水画则多属“四王”派系,唯大写意画法则未在宫内传布。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人物画家有焦秉贞、冷枚、崔□、金廷标、丁观鹏、姚文瀚等。山水画家有唐岱、徐扬、张宗苍、方琮等。花鸟画家有蒋廷锡、邹一桂等。还有一批供奉内廷的外国画家,如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等人。他们带入西洋画的明暗、透视法,创造了中西合璧的新画风,还培养了不少弟子,深受皇帝器重。清代宫廷绘画自嘉庆(1796~1820)以后,日趋衰微,已无可以称道的画家。清代中期,南方商业城市扬州,富商聚集,人文荟萃,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都会。各地画家亦纷至沓来,卖画献艺,扬州八怪就是其间最著名的一批画家。“八怪”并不限于8个人,而是代表了艺术个性鲜明、风格怪异的一批画家。他们接过石涛、朱耷的旗帜,重视生活感受,强调抒发性灵,作品多写梅、兰、竹、石,善用泼墨写意,具有较深刻的思想和炽热的感情,形式也不拘一格,狂放怪异,在画坛上独树一帜,富有新意。主要画家有金农、黄慎、汪士慎、李□、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以及华□、高凤翰、边寿民、闵贞、陈撰等人。这些画家多有相近的生活经历和社会体验,或宦途失意、被贬遭黜,或功名不就、一生布衣;或出身贫寒、卖画为生,他们对腐败的官场、炎凉的世态、民间的疾苦都有切身的体会,其性格、行径也比较独特,或迂怪、或狂放、或高傲、或孤僻,寄情于画,遂形成艺术上的“怪”。他们多取梅、兰、竹、菊和山石、野花、蔬果为题材,以寓意手法比拟清高的人品、孤傲的性格、野逸的志趣,使作品具有较深的思想性和激荡难平的情愫。艺术形式上继承陈淳、徐渭、石涛、朱耷的水墨写意传统,不拘成法,泼辣奔放,自由挥洒,进一步发展了破笔泼墨技法,形成个性鲜明、神韵独具的风格。“八怪”之中,金农的水墨梅、竹、人物、山水,郑燮的兰、竹,汪士慎和李方膺的墨梅,李□的写意花卉,黄慎和罗聘的人物,华□的小写意花鸟等成就最为突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此一时期扬名画坛的还有镇江地区的张□、顾鹤庆创立的丹徒派(亦称京江派、镇江派),高其佩自成一家的指头画派,擅长肖像的丁皋,以花鸟、竹石见称的沈铨、诸□、张锡宁、张□等,兼长金石学的山水画家黄易、奚冈、赵之琛等。自嘉、道至清末,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衰亡,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绘画领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视为正宗的文人画流派和皇室扶植的宫廷画日渐衰微,而辟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和广州,这时已成为新的绘画要地,出现了海派和岭南画派。上海自近百年来,成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文人、画家纷纷聚集此地。为适应新兴市民阶层需要,绘画在题材内容、风格技巧方面都形成了新的风尚,被称为海派。其代表画家有赵之谦、虚谷、任熊、任颐、吴昌硕。赵之谦和吴昌硕作为文人画家,在大写意花鸟画方面有重大发展,他们继承了前人传统,并将书法、篆刻等艺术表现形式融于绘画,以遒劲酣畅的笔力、淋漓浓郁的墨气、鲜艳强烈的色彩以及书法金石的布局,创造出气魄宏大、豪迈不羁的绘画艺术形象,兼之诗书画的有机结合,为文人画开拓了新的天地。任熊、任颐是以画谋生的职业画家,与任薰、任预合称“四任”,他们在人物、肖像和小写意花鸟画方面成就突出。作品取材广泛,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笔墨灵活,以清新明快、雅俗共赏的格调,博得了广大市民阶层的喜爱。其中任颐技巧全面,变化丰富,在海派中最负盛名。虚谷以画花鸟草虫著称,善用枯笔秃锋,干墨淡彩,线条多战掣,风格清逸冷隽,独具一格。他们的绘画对近现代影响甚大。广东的岭南画派,形成时间较晚,晚清居巢、居廉兄弟开其先声,民国初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新派。他们汲取素描、水彩画法所形成的中西结合画风,为中国画的新发展作出了有益尝试。
李鱓《芭蕉萱石图》是李鱓绘画风格成熟的作品.受徐渭、石涛影响,用笔挥洒自如,豪爽奔放,泼墨酣畅淋漓,将水与墨结合,并参以书法用笔,形成自己“水墨融成奇趣”的风格。他曾自题水墨花卉云:“八大山人长于用笔,而墨不及石涛。清湘大涤子用墨最佳,笔次之。笔与墨作合生动,妙在用水。余长于用水,而用墨用笔又不及二公甚矣。笔墨之难也。”以乾隆、嘉庆年间最为发达,尤其在工商业经济繁荣的小城镇比较活跃。民间画工还组织了各种行会。主要有壁画、版画、年画等画种。壁画不如前代发达,各地寺庙、道观、宗祠、会馆留存遗迹不,但足以代表时代水平者不多。民间画像较明代有所提高,在写实技法、表现形式等方面均有进一步发展。存世作品也相当多。版画创作在康、乾时期曾兴盛一时,由官家主持的“殿版”版画,出现了许多宏帙钜制,多由著名画家起稿。典型代表作有焦秉贞的《耕织图》、郎世宁等外国画家绘制的《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王□主绘的《南巡盛典图》以及《皇清职贡图》等。民间版画也很繁荣,由名画家绘图的木刻画像、画谱,计有数十种之多,著名的有刘源《凌烟阁功臣图像》、上官周《晚笑堂画传》、王概《芥子园画传》、任熊《剑侠传》、《于越先贤像传》、《高士传》和《列仙酒牌》等。同时,在小说、戏曲等书籍的木刻插图中也有不少精品。
金农《佛像图》佛像神情安然飘逸,衣纹用笔粗犷古拙,身后背景以其独特的书法来完成。新颖的构图及劲道的笔力得益于作者深厚的碑刻功底。清代木版年画最为兴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制作地区遍及大江南北的一些城镇乡村,并形成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绵竹、佛山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年画。天津的杨柳青是北方的年画中心,初创于明代中期,盛行于清代早、中期,主要继承北宋雕版印刷、宋元明绘画和清代画院的传统。多绘喜庆吉祥题材,内容通俗,画面耐看,构图饱满,色彩鲜明,造型简练,富有装饰性。山东潍县杨家埠年画,属于杨柳青年画系统,注重原色,对比鲜明,风格淳朴,更适合广大农村需要。江苏苏州桃花坞是南方年画中心,产生于明末清初,清初至太平天国时期一直保持繁盛。作品在描绘传统的喜庆吉祥题材的同时,还表现繁华的都市风貌。风格既有仿古的传统面貌,也有讲究透视、明暗的仿西洋画法。四川绵竹年画,始创于明末清初,盛行于光绪(1870~1908)年间,造型质朴、色彩艳丽。广东佛山年画始于明永乐(1404~1424)年间,盛于清乾隆至抗日战争期间,多绘门画,销行于华南、南洋等地。另外,太平天国政权也重视绘画的创作,在江南的一些地区留有多处壁画遗迹,包括山水、花鸟、人物,著名者有《防江望楼图》等。在年画方面则有《燕子矶》等作品传世。清代绘画史论著述的数量,超过以往的任何朝代,有数百种之多,具有重要价值的也不下20~30种。谈论画理、画法的理论著作,多论述元代以来的文人画,并侧重于山水画,探讨其历史发展及艺术特点。专论画法的许多著作,往往图文并茂,以图谱形式出现。最重要的画论有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运用道家和禅学的哲理语言,较系统地论述了绘画创作的原理,有许多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方薰的《山静居论画》、笪重光的《画筌》、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编》、秦祖永的《桐阴论画》等,亦为谈论画理方面的名著。主要讲述画法的有王概的《芥子园画传》和后续 3集所附的《画学浅说》等,以及论及山水、梅兰竹菊、草虫花鸟、人物各科的画法。丁皋的《写真秘诀》,专谈肖像技法。邹一桂《小山画谱》,为最早的花卉画法专著。高秉《指头画说》,专论指头画。蒋松《写竹杂记》论述画竹。其他许多画跋、画诀、品评、杂论等著作中,也有涉及画论的内容。体例多样,既有通史、断代史,也有专史、地方史;既有按时代排列的画家传记,也有按姓氏序列、类似人名辞典的画家传。恽寿平 《牡丹图》 这幅《牡丹图》,造型典雅,牡丹雍容华美,枝叶舒展婀娜;神情骨秀,色泽润藉,笔法俊逸,意境幽淡, —派明丽清新的感觉。秦祖永评价恽寿平的画“花卉斟酌古个,以北宋徐崇嗣为归,一洗时习,独开生面,为写生正派”, “比之天仙化人,不食人间烟火,列为逸品”。中国画分品第论画,以逸品为最高,可见恽氏在历代所受评价之高。为明代画家作传的有姜绍书《无声诗史》、徐沁《明画录》等。专为清代画家作传的有张庚《国朝画征录》,收录清初至乾隆中叶画家 450余人;冯金伯《国朝画识》和《墨香居画识》,收录清初至嘉庆时画家1800余人;蒋宝龄《墨林今话》,接《墨香居画识》收录乾、嘉、道、咸四朝画家1286人;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又续《墨林今话》收录咸、同、光三朝画家330多人,为清代断代史的终篇。按地域论述的有鱼翼《海虞画苑略》和邵松年《虞山画志补编》,专录常熟地区历代画家;汪□《扬州画苑录》,专记扬州地区清代画家;程庭鹭《练山画征录》,专辑上海嘉定地区画家;陶元藻《越画见闻》,专采绍兴地区历代画家;周亮工《读画录》,载明末清初作者得与交游的画家。还有按类著述的,如胡敬《国朝院画录》,专记清代宫廷画家;汤漱玉《玉台画史》,专辑历代妇女画家;李放《八旗画录》,专辑满族画家;童翼驹《墨梅人名录》,专述历代画梅名家。按画家姓氏笔画序列的画传,以彭蕴璨的《画史汇传》最著名,亦开创了画家人名辞典之先例。清代许多绘画论著与书法论著合一,同时还出现了综合性的丛辑,《佩文斋书画谱》是最重要的宏篇巨著,共100卷,引用书籍1844种,资料完备,体例精密,为书画史论集大成之作。清代著录书籍十分丰富。内府藏品的著录书比较系统齐全,乾、嘉年间奉□编纂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正、续三编,几乎将内府收藏辑录无遗。一些编纂者还根椐自己的笔记整理成著作。如阮元《石渠随笔》、胡敬《西清札记》等。私人收藏、鉴赏家所编撰著录之书也很普遍,著名的有安岐《墨缘汇观》、高士奇《江村销夏录》、孙承泽《庚子销夏记》、顾复《平生壮观》、吴升《大观录》等。同时也出现了汇编的丛辑,卞永誉的《式古堂书画汇考》,堪称集历代著录书之大成。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是华夏民族的代表,象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之火;文既是文字的文也是文学的文,文化的文,文艺的文。两者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精神财富。龙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血脉,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岁月中永远不灭,不管历史是如何的一次次变迁,困难与灾难是如何的一次次发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总能以它那豁达、包容、开放的态度接纳和吸收着外来文明和文化的涌入,使其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伟大的洪流血脉之中奔腾不息。为什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屡次遭到外族入侵和统治的情况下,始终能够在战火连天的坏境之下保持不变,就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接纳性,而这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
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
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
“横,竖,撇,勾,点”是中国汉字的名称,从原始社会的仓颉造字到中国甲骨文、金文、铭文的演变,从先秦文字的创造再到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在秦小篆的基础上通过改革与创新变成汉隶、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过程,无不展现出我们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在字的发展和创造这条道路上,我们的祖先始终坚持不懈,才使得中华民族文字的传承永不断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和腓尼基人所发明的字母文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命运的多变,在当今世界历史上已经找不出它们所传承下来的痕迹,唯有中国的甲骨文经过稍微的破解就能理解其中的含义,这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一直是传下来的,而且始终没有断裂。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无论是外来语言也好,外来的文化也罢,都能够在中国汉字的书写下如同一股清泉流入不同形状的杯子,根据各个民族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用汉字的魅力和形象来勾勒出能够展现出各个民族不同的汉字表达方式。中国汉字的一横一竖如同万里长城一般经过万重山峰横卧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之巅,贯穿了中国自商代有文字记载历史以来中国文学和艺术的发展走向,也连接着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发展和传播的纽带;中国的汉字是亚洲地区使用得最广泛的文字,一千多年前汉字从中国传播至亚洲各地,那一字一句读起来铿锵而又掷地有声的发音节奏向亚洲人民传播了先进的知识和文化的同时,点燃了亚洲地区的文明之火。
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
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随着中国汉字的出现,中国的文学在不经意间以汉字为载体,发展成中国所特有的传统知识和文化。从先秦时期流行的诸子散文到战国末期的楚辞,从两汉时期的著名赋作到整个汉朝统治期间所流行的乐府诗,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安风骨和正始之音到魏晋南北朝的民歌、骈文、散文和辞赋,从隋唐五代时期的大历诗风到晚唐及五代时期的著名词作,从两宋时期的经典诗词作品到元朝统治时期的名曲,从明清时期的著名文言文小说到近代以来流传至今的白话文文体。中国文学的演变始终跟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思想的进步;一千多年前,中国文化传播至亚洲各地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圈,除中国之外的亚洲各国正在使用中国汉字的同时,也在虚心的学习中国文化;中国的一些文学作品随着茶艺、工艺、绘画等艺术在亚洲地区的传播早已普遍成为亚洲各国在文学创作上所效仿的典范。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在日本已经是家喻户晓,在当今日本人学习的文化课上就能够找到其诗的踪迹,而越南人自古以来就在完全效仿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学成就,科举制度自隋唐时期就已经传入朝鲜半岛,《四书》、《五经》、《论语》、《孟子》等文学经典名著已成为当时朝鲜读书人所要读到的必修科目。这一件件真实而又深刻的事实无疑展现出中国文化带动亚洲文化发展,是影响亚洲地区历史发展进程的伟大力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那段充满浪漫却又悲情的爱情故事深深的感动着世界人民,欧洲人把他们称之为“东方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牛郎和织女的那段美妙的爱情传说,自汉朝时代开始便流传至今,江南水乡那秀美的风光总能让人联想起古代文人墨客曾经在这儿吟诗作对,欣赏着那一首带有中国音乐传统风格与魅力的《茉莉花》再闻上一点淡淡的茉莉花的清香,品上一口茉莉花茶那淡雅而又甘甜的口感,让人时时刻刻都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茶文化独有的魅力。
洒下床前明月光,上下千年一梦长
如今如一龙凤凰,黑眼黑发真善良
李白的那首《静夜诗》抒发着作者李白在寂静时刻对于亲人的无尽思念,那明白如话的简洁语言雕琢出了明静醉人的秋夜意境,通过借用丰富多彩的想象力,来书写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情感,让人百读不厌,耐人寻味,堪称“妙绝古今”。中国几千年历史悠久的古老文明,伴随着中国文字的演变以及文学和艺术的发展和创作犹如梦境一般无声的穿越历史的长河。而如今,中国的古典文学和艺术依然影响着中国,亚洲乃至整个世界,并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以一种新的潮流和方式,带动着世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见证了我们黄种人的伟大,创造出世界文明伟大成就最多的始终是我们这些勤劳善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
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
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
中国的古典音乐历史悠久,从上古时期的编钟、竽、罄、鼓、瑟到中古时期琴、萧、筝、琵琶、箜篌的相继出现,中国古典音乐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之中融入和吸收了作曲家创作的个人情感和外民族乐曲风格的传播和涌入经过不断的变化和改造,最终形成了我们中国古典音乐独有的特色和风格。宫商角徵羽便是中国古典音乐最常见的五个音节,而我们伟大的汉字犹如一股清泉流入各式各样形状不同的器皿之中,把音乐的发声和节拍以汉字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琴棋书画唱在我国古代,是衡量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基础,只要熟练的掌握了这几样技能,就能称得上是位名副其实的人才。琴指的是精通音律,棋指的是懂得棋艺,书指的是精通书法,画指的是绘画,唱指的便是会唱歌。琴棋书画唱除了能够体现出一个文人的基本素养以外,它还饱含着古人讲究修身养性的哲理,这些看似平常的艺术都能够反映出我国深远文化的光彩,并具有很大的学问。在平常的生活中懂得琴艺精通音律可以使人的心情很快得到平静,并且领悟儒学和道学的内涵,在不经意间体会在大自然中变幻出美妙声音的奥妙,人的一生就如琴一样,每一个人都要在自己生命的琴弦上弹奏出各色音符,从而形成不同的生命特色,和风格迥异的人生,选择积极的主题,创造的是积极的人生,选择消极的主题,就选择了平淡庸碌甚至颓废的人生;懂得棋艺能够启迪人的智慧,看似黑白棋子的排布实则考验一个人的心智、胆识还有耐性,体验人生百态,人的一生就如同下一场围棋,刚开始的时候自己手里的棋子多,因而不会计较一子一卒的得失,从而使自己没有把握好棋局而陷入危局,这时有些人会醒悟,开始全力以赴费劲心机企图转败为胜。这些醒悟的人每一招每一势都会很慎重,没有了以往的傲气,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棋局开始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一开始就慎重对待的人早已掌握了局势的主动权,他们的每一步都会考虑周全,慎之又慎,不会给对手可乘之机。当然也有一些人他们自一开始就很浮躁,挥霍了所有的资本以后,面对危机依然不思进取,等待他们的只有死局。棋局似人生,人生如棋局,与人对弈的每一步,也似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充满艰难,充满抉择。棋局中充满得失,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掌握书法能够磨砺一个人的性格和脾气,从字的写法与勾画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脾气;字如其人,性格豪放的人他写出的字往往是豪迈奔放的,性格急躁的人他写出的字往往潦草无比。蚕头燕尾的隶书,中规中矩的楷书,龙飞凤舞的草书,潇洒飘逸的行书如同人的四种不同性格特点,从中体现出中华民族那豪爽、大气、端庄、含蓄的特点。掌握绘画能够读懂绘画当中举世无双的理论、技巧与风格。中国的绘画力求生动、传神,给人一种“中国式”的美,工笔细描,产生无尽的意趣,浓墨重彩,展现无穷的诗意;诗画的完美结合更赋予画中内容以精神和情韵,从简朴中可以窥见繁复,从简淡处可以看到多彩,有了美的灵性。学会唱歌能够更深入的反映出琴的魅力,用歌声来唱出琴音中蕴含的各种不同的人生百态,唱出世间万物生命的含义。这便是琴棋书画唱中看似平凡的艺术所隐藏和蕴含的哲理;在《孔雀东南飞》这首长篇叙事的乐府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焦仲卿和刘兰芝殉情的无奈,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之中我们又读懂了先人对于一段充满悲剧的爱情故事中希望能够找到一段比较好的结局。
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
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
两千多年前我们开辟了丝绸之路,沟通了欧洲中亚大陆和东亚大陆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当时的中国处于西汉王朝统治时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漆器还有传统工艺品远销中亚和欧洲,西亚和欧洲地区的食品与传统工艺品远销中国,使中国和世界第一次实现了市场经济一体化。到了唐朝时期,随着航海技术的发达,中国又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使得中国和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外来的宗教开始在中国流行,而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从这一刻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敦煌的莫高窟内,我们依然可以从壁画之中感受到在唐朝统治时期,丝绸之路上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美好盛况,中国的琴艺,印度的佛教,西域的晕染法和龟兹国的彩绘在这里一一呈现;使得今天的我们为祖国曾经的辉煌和先人们所创造的政治成就而感到自豪,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为自己是炎黄子孙的后代而感到骄傲。2014年6月22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对“丝绸之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申报,表示着我们现代人将继承和发扬祖先人的智慧在先人所开辟的这条丝绸之路上继续前行,我们与祖先人之间相连的血脉将会以继承先辈们开通这条伟大的丝绸之路的永恒意志永远流淌。
读懂千年金钩银画样,
习惯故乡白米面和汤。
一杯清茶道汉唐,
妙笔丹青画平安。
自毛笔发明改良和问世以来,中国文字的写法便在书写方式和字体改良的基础之上不断前行;而书法便成为了古人创造和发扬传统艺术的一种时尚,被誉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和楷书,端庄清秀,飘若浮云,精研体势,博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世”的书写风格。颜真卿的“颜体”刚劲有力,汲取初唐四家的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朝楷书的典范。柳公权的“柳体”字字严谨,一丝不苟,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与颜真卿并称为“颜柳”。张旭的草书与李白的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其书写风格和他的性格一样狂傲不羁,具有绘画特征,把他的情感寄托于艺术之间,节奏韵律和谐顿挫,字间结构的随行结体,线条的轻重枯润等变化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论是王羲之的楷书,张旭的草书,颜真卿的“颜体”,还是柳公权的“柳体”都可以体现出中国几千年来书法上极高的造诣,中国几千年来书法上的造诣与绘画上的造诣相互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一幅金钩银画样的艺术画卷。中国古代的发展依靠的是农业,农耕文明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大约两千多年,大米,白面和汤是我们最为传统的主食,每一样食物都能够唤醒我们对于祖先过去辛劳创造农耕文化历史的那段怀念,当我们走出国门放眼世界在吃着面包喝着红酒啃着牛排的同时心中习惯的依然还是白米面和汤。品一杯清茶,然后闭上双眼,淡淡的茶香总能让我们联想起古代茶文化的色彩,无论是在汉代还是在唐代,遵循茶道永远是古代千百年代永远不变的传统;中国的茶道吸收了儒、道思想的精华,同时也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汉朝人把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国茶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中国的茶人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所以汉朝的茶人最能领略到“情来爽朗满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觉鹤心杳冥”那种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而唐朝的茶道则更多的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唐朝人认为煎茶用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煮水程度需“一沸、二沸、三沸”,唐朝的历代文人雅士多有穷穷水、茶叶、茶器具以前一切影响茶汤品质的因素传统,认识到人们所研究的大都不得是表面事物,对极细微事物的区别,对极玄妙事物的把握能力,反映了人类对世间万物的认知能力、掌握程度。在中国古代,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儒雅墨客,除了能够写的出一首好字作成一首好诗之外,还需要掌握绘画的技能。不论是书法、吟诗、还是作画,文人们总能将他们的才气发挥的淋漓尽致,展示出文人作品妙笔丹青的风采。但是对于那些文人而言,除了能够写的出一手好字,做得出一首好诗,画的出一幅好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希望生活能够平平安安。没有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身体,就没有能力能够创作出一手好的作品,没有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家庭和生活环境,那么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所以在文人们的心中平安永远排在第一。
龙文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龙文是照亮世界文明进步的一盏明灯,龙文是中国人民留给世界的一笔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龙文是连接世界人民心灵沟通的桥梁。千百年来,中国的龙文一直带动着世界文明的进步,从先秦时代的《诗经》、《道德经》、《论语》、《墨子》等著作的问世中国人民就一直在对生命的意义,如何发展和建设国家、如何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如何修身养性拥有一副强壮而又健康的身体、如何将一些东西改良发明和创造等诸多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这些思考和探索在先秦时代以后很快就传遍了亚洲乃至整个世界,在中国历代思想者的带动和影响之下,世界人民开始跟随中国人的思考不断的摸索不断的进步。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在世界的传播使得文字载体成本大幅度降低,知识在平民中的普及得以实现,从而极大的推进了世界科技、经济的发展。中国火药技术在世界的传播,开启了人类历史上从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过渡的步伐,中国指南针技术在世界的传播使得欧洲人发现了新大陆,从而开辟了欧洲的航海时代,让世界各国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欧洲的思想家伏尔泰于十八世纪把中国的儒家思想带入欧洲进行传播并对欧洲的封建秩序进行猛烈的反击,使欧洲人逐渐摆脱君主专制的神权思想,渐渐向民主主义思想靠拢,让后来欧洲的许多国家相继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由此可见,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与思想对于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而龙文,便是千百年来开启中国人智慧和思想大门的一把钥匙。龙文是一种文字,龙文是一种艺术,龙文是一种思想,龙文更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伴随着我们不断的思索,不断的进取,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造就了我们中华民族包容、谦让、重德、和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使得我们中华文明的传承一直保持不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进步。
如今的我们,依然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教育。在民间,每逢四月五日这一天,来自海内外五百余名孔子后裔代表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孔林举行春季祭奠仪式,在国内的一些中学和小学的教室内,学生们在老师们的指引下,穿着汉服背诵着《论语》以纪念两千多年前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孔子所创造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一直以来都成为我们中国人教育下一代的基本典范,在当今社会,我们中国人依然遵循着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建设着我们的和谐社会,在文化上和艺术上我们依然学习着古人所流传下来的书法、茶艺、棋艺、古典音乐、诗词歌赋;我们之所以要学习这些东西并不仅仅是为了对古代先辈们的崇拜和怀念,更多的是为了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精神和文化一直传承和延续下去。因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没有了它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就会终止,没有了它们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就会毁灭。这就是龙文,龙的文化,龙的思想,龙的精神,龙的意志,我们是龙的传人,在今后国家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也会一直继承和发扬古代先辈们流传下来的龙文精神,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前行。
常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