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当时还是秦王时,听秦宗室大臣的建议,“请一切逐客”。李斯向秦王上书了一篇《谏逐客书》,追述客对秦国的贡献,并指出客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必要条件。李斯的文章观点鲜明,利害关系清晰,秦王最终接受了他的请求,逐客令逐宣布废止。秦历代君王,均以实现天下一统为最终目标。所以,本人以为,李斯的书中,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天下大同观打动了秦王。
其一,大人才观。李斯追述了“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jian)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孝公用商鞅之法”“惠王用张仪之计”“昭王得范雎(ju),......使秦成帝业”。李斯虽然向秦王说明的是,此四君使用的人才,虽然来自不同的诸侯国,但却帮助君王均成就了伟业。为的是证明人才无论来自哪里,只要为我所用的正确性,也说明了要想成就霸业,必须实施大人才战略,也就是天下人才为我所用是第一位的,此李斯打动秦王原因之一也。
其二,大物质观。李斯用秦王、秦人所用的珠宝、佩剑、骏马、旌旗、鼓、佩饰均不产自秦国,甚至宫中的美女也是其他诸侯国之女,音乐也是“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只是因为“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李斯通过物质的使用可以天下互通有无,但却轻视天下人才的观点。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说,物质虽产地不同,但物质是为人服务的,能使天下人愉悦的,就该天下人使用。想要成就霸业,不仅要招揽使用人才,还要接纳各地的物产和民俗。此李斯打动秦王原因之二也。
其三,大地域观。李斯说,五帝三王为什么无敌?“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这是李斯真正在向秦王谏言,大王要想真正成为天下的王,首先是不仅仅限于秦国的人和事,只有树立天下大同的大地域观,胸中装着天下的一草一木、黎民百姓,让天下众生都知道秦王您的海纳百川和恩德,宏伟蓝图才能一步一步实现。此李斯打动秦王原因之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