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学时代

我的中学时代

我,离老家200多里,身在他乡。受疫情影响快半年没回去过了。学生回家后,网课也没停下。校门也落了锁。前几天虽解封了,但心有余悸,也懒得出去。今日午后,冬日暖阳,便让门岗开了校门到田野中间的乡村路上走一走。

踱步村路上时,在路沿的坑边上不经意之间发现了一盏己经早已破了的煤油灯。睹物思情,不由的使我想到了自己的中学时代。

我们村在黄河滩里,位于黄河大堤南侧,村西头向南不到1000米,翻过生产堤就看以看她,伟大的母亲河。

那时河水靠北岸流,生产堤角就是黄河水。当年夏季酷暑的天,没少下河洗澡哩。

村庄小,只有小学,没有初中。村小上了五年。五年结束后,就要到堤北比较大的村里去上初中了。

那一年,我班只有五个学生考入初中,需要到离家七八里路的镇第二中学去上学。

一个十多岁娃儿,离家那么远(那个年代,出村的机会都很少),大人们是不放心的,也不像现在村村通公路,那时全是乡间小路,不可能每天都回家。学校又没宿舍,住宿就成了首要问题。

那时都是去自家亲朋好友家借住,父母挖空心思,终于打听到自家一个远房亲戚(我老姑奶奶婆家的侄女,我应称为姑奶奶)住在那村上。于是安排我住在她家,吃饭在学校,只是晚上去睡觉。

那时民风淳朴,姑奶奶老两口单住,三个儿子都已成家,一家人都待我很好。我毕业后还回去看过她们,后来上班,离家远,就没再去了。不过每每想起她们,心里还是温暖的。

初中开学前,母亲为我做了新被褥,还做了一身新衣服,草绿色的裤子,白色的确良上衣。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身新衣,因我家里忒穷呀,我在平时就只能拾穿姨家表哥和堂哥他们的换下了的旧衣服。

开学了,送面粉到学校食堂,这不是吃馒头用的,而是换成汤票,每天吃饭时能喝上一碗热汤。每到吃饭,各班用一水桶领来,再分给每人。我班只有我一个学生住校吃饭,个子又不高,又是外村人,每当轮到我打汤,常常没有了。

后来班主任张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就时常来班里,让我先打汤,他再去吃饭。这么负责任的老师,我很感动。

至于馒头,用一个口袋背馒头去学校的,每天一人一个塑料网兜,送到食堂蒸热了吃。冬天馒头都冻裂口,热后还能吃。夏天馒头容易坏,不能带一周的,就需要家人每隔一两天送一次。阿姐年龄大,大伯父镇里机械修里厂上班,所以,阿姐总是会搭自行车来给我送所需的东西。

再说吃菜,学校食堂是肯定没有的。每周带一瓶自家腌的咸菜,大都是晒了盐的萝卜片、丝,偶而还有芥圪塔;有时是生的,有时炒熟的。条件好的时候,炒咸菜里加一个鸡蛋。肉?一一肯定是没有的,这种奢侈品只有过年或家里来客人了,才会在餐桌上看到。

那时候,一般不带钱,因为带钱也花不出去,学校附近就没有卖东西的。

后来上了高中,去了县城,条件慢慢好起来。学校食堂有了蒸馒头和大锅菜,再也不用像叫花子一样,背一口袋馒头上学了。学校也有宿舍,一屋住几十人,真正的大通铺,只能从床尾爬上床。

这就是我的中学时代,在那个年代,大家都穷,谁也不会笑话谁,同样,也都不觉得多艰苦……

袅袅炊烟升起,西坠的红日伴归巢的雀,村庄的上空一个接一个闪着焰花,这肯定哪一家又出事了。

转身回了校园,去为晚上的网课准备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一天,不记得是谁在同学群里晒出了一张初中毕业照,黑白的,照片上还有一些斑驳的痕迹,平时悄没声息的群里,顿时炸开了...
    韩荆阅读 289评论 1 7
  • 中学时代 以后呀,一定要带一个喜欢的女孩回老家! 上了大学以后呀,就越想念家的味道...
    何生悲阅读 227评论 0 0
  • 昨晚是我的中学同学相约聚餐的日子,可惜我因为私事没能参加。听说中学老师也来了,这样想来我也着实挺后悔没能前往的。 ...
    十一红叶阅读 1,306评论 2 3
  • 最近我在看陈忠实先生的散文集《好好活着》。作者书中所写得很多场景我都听母亲讲起过,比如关于狼的那部分。书中写到作者...
    知心爱人_0161阅读 769评论 3 13
  • 聊聊我中学时代的几位恩师。 我是中途转学来到这所中学的,被分到了初一五班。我们都班主任是一位姓王的男老师,教英语。...
    知心爱人_0161阅读 552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