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一本书
每本书都有一个骨架,分析阅读的读者,一定要具备透视的眼光,要找出这个骨架。
每本书都有骨架,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论说性作品,少了这个骨架,文章就会乱七八糟,无法去读。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阅读的第一个规则,是在检视阅读中,判断一本书的主题。明确这本书是讲什么的。
而第二个规则,要求我们在读完一本书时,对内容的整体有明确的、清晰的认识。如果无法在读完整本书后,利用第二规则说出提要,就证明你还未对这本书有清晰的认识。
第三个规则可以说成是:将书中重要的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是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一篇篇文章是有一个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立性,我们不仅要看清整体(主论点),还要明白每一个组成部分(分论点),并且理清每个部分是相互之间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每个部分对整体的作用。
结构与规划:叙述整本书的大意——第二规则的举例
亚里士多德对荷马《奥德赛》写的提要:
某个男人离家多年。海神嫉妒他,让他一路尝尽孤独和悲伤。在这同时,他的家乡也兵临险境。一些企图染指他妻子的人尽情挥霍他的财富,对付他的儿子。最后在暴风雨中,他回来了,他让少数几个人认出他,然后亲手攻击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摧毁了他们之后,一切又重新回到他的手中。
以汤姆琼斯为例,可以简化为一个熟悉的公式:男孩遇到女孩,男孩失去女孩,男孩又得到女孩。
不用光靠自己挖掘情节故事,作者有时候会帮助你——书名会提示你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有时候作者会在前言说明他整体内容的设计。但最后找出一个架构是读者的责任。
希罗多德所写有关希腊民族与波斯民族战争的《历史》中,有一段引言介绍,是相当进化的提要。
这本书是希罗多德所作的研究。他出版这本书是希望提醒人们,前人所做的事情,以免希腊人与异邦人伟大的事迹失去了应得的光荣,此外还记录下他们在这些夙愿中的领土状态。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可以简述为:
这本书是探索人类快乐的本质,分析在何种状态下,人类会获得或失去快乐,并说明在行为与思想上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变得快乐或避免不幸。虽然其它美好的事物也别认为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像是财富、健康、友谊与生活在公正的社会中,但原则上还是以强调以培养道德和心智上的善行为主。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本书计划”提要
本书在探讨国家财富的资源。任何一个以劳力分工为主的经济体制,都要考虑到薪资的给付,资本利润的回收,积欠地主的租金关系,这些就是物品价格的基本因素。本书讨论到如何更多元化的有效运用资本,并从金钱的起源与使用,谈到累积资本与使用资本。本书借着检验不同国家在不同状况下的富裕发展,比较了不同的政经系统,讨论了自由贸易的好处。
《物种起源》提要
这本书所叙述的是,生物在数不清世代中所产生的变化,以及新种类的动物或植物如何从其中演变出来。本书讨论了动物在畜养状态下的变化,也讨论了动物在自然状态下的变化,进而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类的原理,如何形成并维持一个个族群。此外,本书也主张,物种并不是固定、永恒不变的族群,而是在世代交替中,由比较小的转变成比较明显的、固定的特征。有一些地层中的绝种动物,以及胚胎学与解剖学的比较证据,可以支持这些论点。
不要讲上述提要看做唯一又绝对的说明,同一本书,对每个读者来说都是不同的,有不同的诠释是不足为奇的。
驾驭复杂的内容: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第三规则的举例
根据第二规则,我们已经可以用一句或几句话说清一本书的整体内容。做完这件事后,我们可以依照第三个规则,将内容大纲排列如下:
1,作者将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了什么,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
2,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段写了,第二段写了,第三段......
3,在第一部分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第二个重点,第三个重点......
这样的提纲不要求完美,能有个相似,就足以使我们受用。
例如,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提纲
一:把快乐当做是什么的终极目标 ,讨论快乐与其他善行的关系
二,讨论天生自然的行为,与养成良好习惯、坏习惯的关系
三,讨论伦理与智性中各种不同的善行与恶行。
四,讨论非善非恶的道德状态。
五,讨论友谊
六,讨论喜悦并完成一开始所谈有关人类快乐的主题。
上面这份纲要与《伦理学》内容并不完全符合,但是这是属于读者的纲要。
作者拟定纲要,以写出一本好书,读者拟定纲要,才能读的明白。
其次,作者拟定的纲要,不一定就是一本书的架构,而是要深入其中,才能发现真正的架构。目录、标题只能作为我们拟纲的参考指南,而不是完全仰赖它们。
第三规则有多重要?
如果我们不遵循规则三,就无法有效运用规则二。
换一种说法就是:如果我们无法说明组成一本书整体的各个部分,就无法清晰地对介绍一本书的整体提要。
就算恰巧你用一两个句子准确的说明了全文提要,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孩子说出了2+2=4一般,虽然正确,但实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
因此,我们不仅要知道一本书在讲什么,还要知道是如何讲的。
阅读与写作的互惠技巧
写作与阅读是一体两面的事,就像教与被教一样。
读者是要发现书中隐藏着的骨架,而作者以制造骨架为主,却要想办法把骨架(文章架构)隐藏起来。
为什么要隐藏骨架,因为作者需要需要用艺术的手法给骨架增添血肉(论述)。
而且,骨架必须完整,而不能是发育不良。血肉填充地也必须恰到好处,而不是肥大或者皮包骨。
写作必须有骨架,有血肉。根据这两个规则,我们得到了阅读的第二和第三规则,必须找出骨架,找出血肉。
但有的书(无论其多有名)我们会发现,我们已经熟练运用两个规则,但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分辨出其中重点,这个时候通常是书的问题,因为太多做作者,都没有依照这些规则来写。
运用这两个规则,不仅可以阅读一整本论说性的书,还能用来阅读某个特别重要的部分。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运用这两个规则必须全部读完,因为文学作品无论如何,都不存在独立性的部分。
发现作者的意图
如果我们已经开始运用规则二和规则三了,那么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给这两个规则换个说法,来当作第四个规则——找出作者的问题。
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前,都有一个问题或多个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多个答案。同时,对于论说性的文章而言,一篇文章本就是许多个问题和许多的答案组成。这本身也是一种写作方法,只不过作者都将问题隐藏了。
身为读者,我们有责任找出作者想要解答的问题。如果主要问题很复杂,又分成很多部分,那么我们还待说出次要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的顺序是什么。哪个要先回答,哪个要后回答。这个规则能帮助我们应对一些非常困难的书。
对于理论性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某件事存在吗?
是什么样的事?
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特性及特征是什么?
与其他类似事件或者相反的事件的关联是什么?
对于实用性的问题?
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
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什么顺序?
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者怎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
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好一些?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
当我们运用这四个规则来阅读一本书,或者又长又难读的书时,我们就完成了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如果在运用之前,已经做好了检视阅读,那就更好。
这四个规则按照顺序是: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做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正本书在谈些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数的纲要拟出来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隐藏的要问的问题,或者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