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作业:本周起,每周两位特别关注的同学,大家一起去串门,读文章,留言,并写一篇同学介绍计入班级主题
今天打开简书,无意中发现到今天为止刚好写了80万字,不知不觉已经在简书浸淫了424天,今天是第425天。
跟来简书四五年的老简书们相比,我还是嫩苗,不过比起去年刚来时,我大概不算小白了。
这四百多天,多数时间是闷头往前跑,有时候跑累了歇口气也会回头看看自己来时留下的脚印,那些稍显稚嫩的足迹。
人不能忘本,不管跑多远都不能忘了自己原来的模样,这也叫不忘初心吧。
前两天我偶然来了兴致,一篇一篇往回翻以前的文章,不知不觉就翻到了刚来时写的几篇文章。
比如《来简书写作没人看怎么办》,那篇就是模仿首页推荐热文写的,那是表现一个简书小白渴望得到关注的心,现在读来有些想笑。
刚来时原来这个样子,感觉就像谈起自己儿时如何淘气馋嘴一样。以前我和表姐在一起时,她曾对我说起小时候我和表弟抢糖吃的事,说得有鼻子有眼,我矢口否认:“我怎么一点儿也没印象”。那时确实不记得了,太小时候的事谁记得那么清楚?
可是在简书不一样,因为发生过的事都一笔一笔记着呢,还是自己记的,赖不掉,不承认也不行。
那样一篇一篇翻着旧文章,竟然翻出一番感慨来。我刚来时文章后面留言的那些人,都到哪里去了?
刚来时,举目四望,没有一张熟悉的面孔,虽然也为无人认识而窃喜:“不管写什么也没人认识。”但同时又愿意自己的文章让更多人看到,那种不想被人认识又怕被人遗忘的心理很矛盾。
那种心理,就是既不希望被身边的人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但又盼望是在陌生世界里结识一些了解自己内心的人,所谓“熟悉的陌生人”就是我想结交的这类人吧。
在简书,我实现了我的愿望。虽然我们不知道彼此姓名住址工作生活,但不妨碍我们以笔搭建友谊的桥梁,沟通彼此的内心世界。
这种朋友,也许永远不知道彼此来自哪里,也许有一天会湮没在人群里,相忘于江湖,但彼此可以放心交换内心,成为超越现实世界的心灵朋友,比起身边只讨论天气饮食的人不知要强多少倍。
所以,我很珍惜这种友谊,这种不掺杂利益关系的纯粹友谊,珍惜我们相处的点点滴滴。
尤其珍惜四百多天一路走来不离不弃的朋友,正是你们的陪伴,让我的写作之路充满鸟语花香,欢声笑语。
在一路走来的朋友中恰好有几位还成为我“七月一班”的同学,借着写主题文章的机会,今天先来盘点一位“宝藏朋友”。
捧个大瓜
之前的一班主题文《同学》里面写过大瓜同学,算来这是第二次写了。
跟大瓜也是相识于刚来简书时,他比我早三天开始日更,三天后,我也开始了在简书的日更之路。
刚来简书时看谁都是大咖,尤其是有专题加身的,似乎更不简单。最初认识大瓜就是投稿给他的专题“灵感与梦想齐飞,读书与写作并行”。感觉他有一个好玩的名字,偶尔也看他的文章。
当时大瓜正在拼命挖矿,他开辟了简书独一无二的“挖矿”系列,专一挖掘简书宝藏人物,宝藏文章,每天不少人围着看他挖出来什么宝贝。
他就像个小矿工一样,每天背着镐头,东挖挖,西挖挖,竟然也完成了每天的日更。
真正感觉到他的厉害是他那篇红楼万字长文的完成,我当时写了篇红楼书评,感觉写得不好,凑个日更。谁想他觉得不错,并说要参考一下观点再写一篇,我欣然允诺,并回复:期待欣赏你的大作。
结果他真的一天完成一篇近万字的《你知道不?这样的原配你敢惹,这样的女人你敢动吗?》,让我自愧不如。
那时候大概日更一个来月,存货用得差不多了,本来有点打退堂鼓的感觉,看到他这种勤奋更文的态度,我不敢再有断更的念头了。
如果把简书看作一所大学,能在这所大学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是一件幸运的事。
刚来简书时,身边有不少一起更文的人,每天大家一起写,写完互相看,写起来感觉更有劲头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些朋友就无声无息消失了。
有些偶尔还回来看看,有些就彻底人间蒸发了,打开他们的主页,还是很久以前的文章,就像看着一座昔日热闹的房子如今人去楼空,让人好不唏嘘。
所以格外珍惜那些能从认识到现在一直在更文的人,比如小橘子橘子吖,Athena以及大瓜等朋友。正是彼此间的鼓励陪伴使彼此坚持不懈,战胜懒惰,一路走到现在。
尤其是大瓜同学,一个人拥有一支队伍般的战斗力,写起文章来就像拼命三郎,一口气可以写上三四千字甚至五千字,有一段时间把手都要写废了,认真的精神让我望尘莫及。
有这样的同学在周围,我怎么敢松懈呢,无形中我们就形成了一种写作联盟,既是对手又是战友。每当我有点松懈了,看到他一篇篇精彩长文,我就咬咬牙奋起直追。
结果,有一段时间用力过猛竟然赶超了,我比他更早获得“简书优秀创作者”徽章,心里有点小得意。他也不甘示弱,半个月后也如愿挂上了优秀创作者徽章,我们又打了个平手。
而后,他就一直遥遥领先于我,如今我424天完成写作80万字,感觉已经不错了,他更瘆人,竟然完成写作130多万字。还让不让人活了,超过我快两倍了,他不过比我早三天开始日更!
而且,他的文章类型多样,有散文,有杂谈,有小说,还有一些四不像文体。文风也变换多样,一会儿气吞山河,一会儿嬉笑怒骂,一会儿温文尔雅,简直比孙悟空七十二变还厉害。
我最佩服的不是大瓜同学的才气纵横,最佩服的是他的勤奋自律。
他真正做到了读书与写作并行,不仅日更不辍,还坚持天天读书,不仅读,还把经典篇章整段整篇地背下来,《滕王阁序》可以倒背如流,这些都是在他文章里知道的。
在大瓜同学感召下,一向懒惰的我也开始有意识背诵文章增加积累。这一招果然有效,写文章的时候那些好词好句抢着往外蹦,自然而然就把经典篇章融入了文章里。
因为经常读文我顺便还开创了一个“经典诵读”系列,大家都说很好,我也觉得对写文章大有裨益。
与优秀的人同行,你也会变得优秀起来。我现在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有一个大瓜这样的同学,让我在写文读文上受益匪浅,进步肉眼可见。
当然,随着大瓜写文和持钻的突飞猛进,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他周围形成一个读书写文的圈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因为来一班之前我们已经是同学,从认识到现在四百多天也算老同学了。
四百多天看起来不短,但跟“十年之约”比起来还差得远,愿我们在接下来的写作之路上还能一路同行,砥砺前进,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