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你20分钟,自我放松片刻,你会做点什么?
最近有这样一种放松方式强势“出圈”:走出“水泥森林”,逃离“方寸格子”,暂时离开平时学习或工作的地方,利用20分钟的碎片时间,投向公园的怀抱,成为流行于都市青年中的崭新选择,这种全新的放松方式被称为“公园20分钟效应”。
“公园20分钟效应”最早起源于《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只需抽出短暂的时间来到户外,无需任何运动,就可以感受到放松,即使只是在公园或其他能接触大自然的地方待上20分钟,也能够拥有更好的精神状态。“公园20分钟效应”的出圈并非毫无依据。有科学家认为,身处自然环境20到30分钟,可以显著降低体内的皮质醇(压力荷尔蒙)含量约10%,从而减轻压力。同时,自然环境能够舒缓前额叶皮质这一大脑控制中心,从而帮助其更好地恢复活力。
在公园,i人e人都能找到快乐密码
公园,作为城市的绿洲,不仅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e”人社交互动的新天地。三五好友相伴去逛公园,围圈而坐,“e”人的快乐,来自与朋友共度时光,来一场20分钟的飞盘大战,心情随之飞扬,在阳光和欢笑中尽情撒欢,是“e”人的治愈良方。
有人选择在公园发呆放空,强调一个人独处才是重点。独处,就是“i”人的自由瞬间。好好生活,慢慢记录,观景台远眺美景,这一刻的静谧,是i人的幸福定格。他们漫步在林荫小道上,或是坐在长椅上享受午后的阳光,都很容易与周围的人产生共鸣,从而引发轻松自然的对话交流。在这样的场合中,“i”人更容易放下日常生活的包袱,以更加开放和真实的态度与他人交往。这种轻松的氛围,不仅降低了社交的门槛,还使得他们更加愿意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分享彼此的故事和经历。
逛公园,是当下情绪价值的表达
2023年的十大流行语中,有一个词叫“情绪价值”,简而言之,就是人、事、物影响人们情绪的能力。比如Citywalk就是一件高情绪价值的事情,“公园20分钟效应”的背后,同样是当下年轻人对于寻找情绪价值的表达。
“公园20分钟效应”之所以能赢得人心,最重要的是这份快乐“唾手可得”。相比出门旅游、住民宿、健身等疗愈方式,免费公园无疑更经济实惠。同时,也是时间成本带来的最优解。20分钟的时长,是逃离“方寸格子间”、告别“水泥森林”的合理时间,而且许多公园因地制宜增设了锻炼、休闲设施,清净整洁的环境更是让“20分钟”具备了超高性价比。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不同于节假日逛公园的隆重感,“公园20分钟”侧重于亲近自然、抬脚能到的随性行、小确幸,松弛感拉满。亲近自然是人的天性,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互联网上“冲浪”的同时,内心也渴望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公园20分钟效应,无疑是他们走出自身茧房的好方法。
无论你是喜欢热闹的“e人”,还是偏好安静的“i人”,给自己20分钟,去公园感受一场心灵的疗愈。无论是“公园20分钟”、citywalk,还是围炉煮茶、露营,都是我们身边的“诗和远方”。在下班路上停下匆匆的脚步,抬头看看天;趁休息时间,带上书籍邂逅大自然,在阅读中丰盈内心,享受片刻安宁与美好......这些都可以让我们暂时忘掉烦恼、精神焕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