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个帖子,有被其中一个评论触动到。
一个孩子待在无望的生存空间里,最大的勇气就是伤害自己。
它无关外在有多高大或坚强,而是内在已破碎不堪。
爱是很美好强大的能力,但很多人没有,这其中当然也会包括一些父母。
有本书里说,人要到高维度,才能解决低维度的问题,也即成年后才有重新审视成长期的心力,去治愈某些创伤。
但一些时候,创伤太重的人,可能都走不到理想中的高维度。
严谨的课题分离要求不低,它必须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尤其是面对父母权威的时候,因为这是天然的羁绊,于宠爱中成长的人是依赖依恋,于创伤中成长的人亦是如此。
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随意养育的小狗,即使吃不饱还要在室外受冻,却在见到主人的时候依然会紧随其后,因为主人就是它的全世界,比起被虐待,它更怕被抛弃。
抛弃,于无助的人来说,是无边的黑暗。
但处于成长期的人很难意识到这些,就连成年后的人,也不一定会这么考虑问题,更别说一些人成了父母意志的寄生体和复刻品,明明知道不对,却拒绝不了。
以爱为名的情感暴力与人格入侵,是摧毁根基型的隐形力量。
人来世上,是为希望与爱,不是为绝望和痛苦。
当锁链陷进血肉与骨髓,挣脱,意味着某种程度的“自毁”,这是可以想象可以理解的难度。
爱,应当是柔软纯粹的。
应该坚信的是,人的成长,不因年龄增加停止,过早的放弃会错失美景。
对外界来说,有时无关痛痒,但对个人来说,总是太可惜。
有诗云: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