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到死亡,人都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既如此,这一生,我们还有必要去做些什么吗?躺平?摆烂?卷自己?竟只是空空一梦吗?在《人生只有一件事》这本书里,我到找了答案。人呐,终其一生,就是修炼自己呀。那么,怎么修炼自己呢,在这个问题上,结合近期发生的事件和汲取的观点,作一些探讨。
首先是好好爱自己。爱是一种行动,不是一种感觉,更不是口号式的想法。我们反思,在爱自己这件事情上,究竟付出了哪些行动。爱惜自己的身体,所以我们要去运动,要定期体检,要管理身材,要护理皮肤……通过各种行动,我们努力维护健康美好的身体,她是支撑我们逐梦的保障。爱惜自己的才华,通过学习新事物,来挖掘自己的才华,通过刻意练习,来精进的自己的才华,凡是有底线,有态度,来捍卫自己的才华。爱惜自己的时间,不浪费时间在垃圾人垃圾事上,若不幸遇上,抽离胜过纠缠。对于必须投入时间去做的事,请发自内心地心甘情愿,毕竟已经需要消耗时间了,如果还要再去消耗情绪资源,那可太不值当了。最后,爱惜自己的情绪资源,情绪对身体的影响真真真太大了,生不生气,郁不郁闷,伤不伤心,是一种选择,不是一种逃不开的生理反应。每次要消耗情绪前,分离下自己,比如问问自己,我现在确定要选择生气吗?
其次,经营好家庭关系。我个人认为家庭关系中,会更倾向于夫妻关系的经营是第一优先级,其次是亲子关系。不论哪一个类型的关系,经营的无非就是理念的契合、行动的一致。只有夫妻双方在理念和行动上保持一致,才能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以我的小家庭为例,我与先生认为学习和运动,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所以我们愿意一起在两三年的时间里,花每个周末的时间,花福州近一套房的首付款去厦门大学读MBA。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但两个人一起在图书馆奋斗的日夜,一起牵手漫步校园的体验和记忆,给孩子树立的终生学习的理念,还有探索新知识认识新朋友的乐趣,这些回报,远比投入三年的周末时间和一套房的首付来得有价值,有意义。再说说运动这件事情。家庭的运动氛围是由先生触发,我某天突然顿悟后给带动起来的。很欣慰的一点,在我们的带动下,我们的孩子也喜欢上了运动。几乎每个晴朗的早上,小区里,公园里,可以看到我们晨练的身影和欢笑。让我觉得最幸福的片段,是我带着孩子第一次突破两公里的场景。最后一公里,她几乎跑不动了,还能够自己小嘴里嘟囔着“坚持,加油,好棒”给自己打气,在她几乎要停下来时,我把手伸向她,告诉她:“宝贝,妈妈牵着你跑,我们一起加油呀”,她的眼神里有欣喜,有幸福,有信赖,有坚定。那一刻,我感受到一个妈妈的荣耀。
最后,就是其他关系的经营了。这里包括财富、工作、朋友、亲戚等等。这里的每个要素都是个独立的命题。我把它们归结为其他的原因是,往往我们或多或少,总会因为这些其他,而忽略了爱自己和爱家庭。也见了身边一些本末倒置,轻重不分的案例。在这些要素上,保持初心,不被左右很重要。不需要去讨好,更不能委屈求全。对于财富,努力去创造,但不要为了财富失去人格。对于工作,珍惜感恩,但不可让他占据全部的你,包括身体,才华,时间和情绪。对于朋友,合则来,不合则去,成年人的世界难得真情。对于亲戚,很特殊的一类群体,能做朋友的就处处,不能做朋友的,就让距离产生美吧。
以上便是近阶段的一些思考,随着时间的流失,持续的成长,或许哪天回头,会觉得幼稚可笑。但阶段性的智慧,也值得珍藏和纪念。物欲横流的时代,努力做一股清流。成家之后,一个人的成长早已不是个人的事情,每个家庭成员都肩负着彼此促进,彼此成就的责任。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越来越好,我们一直在修炼,我们不仅是爱人,是母女,是父女,更是亲密战友。谨以此文致敬并鼓励努力向前的夏卷卷、小妖怪和林透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