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简单的歌诗,实则不简单,确是下学上达之路。为什么?试看阳明先生的教诲—读《教约》

今日共读内容:

凡歌诗,需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勿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导读:

1、先生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中说“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吁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点出了歌诗的功用(发其志意,宣其幽抑)

2、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归神,莫近于诗。一《诗经大序》

先生在这章开篇就指出歌诗要有怎样的状态,以及在此种状态下歌诗,时间久了可以达到的效用。

3、此方法也适用于我们的朗读古文。结合陈达隆老师的“对面亲聆,体贴古人”读书法,大家可以在读书中去觉察,去践行,久而久之,必定会有大收益。

4、、朔,每月初一。望,每月十五。

个人理解:阳明先生文中的歌诗的诗是以《诗经》为主的。

温柔敦厚,诗教也。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_《论语.为政》

程子曰:“思无邪者,诚也。”

思无邪即思诚。然诚又是什么?

《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_《论语.季氏》

又对其子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_《论语.阳货》

回到《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中的“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歌诗可以让童子“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阳明先生立教之大意(宗旨)亦明矣!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孔子这章中指出了诵诗三百,可以授之以政,可以使于四方。如果您还不能,那就是诵诗而不知其意,而未达其道。如何可以诵诗而知其意,达其道呢?阳明先生在此章开篇就告诉了我们。信不信由您,做不做由您。

如果我们真的相信了阳明先生的教诲,具体该怎么做呢?从现在开始要求孩子们诵诗么?当然可以。不过,我以为最好的切入点是从我们自己开始,读诗、诵文、得意,践行,致中和,然后言传身教,何愁孩子们不会爱上诵诗读文呢?

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诗经》导读及吟诵 曲阜一中 王玉贞 梁启超: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方为不虚生此国。 《泮水...
    0孺子牛0阅读 4,442评论 0 0
  • 【《论语新识》刘强| 自序·再版后记】 【杂思萃悟】 🤔2021年机缘下正式接触《论语》,过瘾下不求甚解地刷读了三...
    伊奇通达_Sunny申阅读 4,446评论 0 0
  • 少柔兄台鉴: 洛阳一别,须臾间已近半载。北望遐思,时在梦中。及接笺惠,如晤故人。云及近来读书学问,知兄真笃学精...
    石船阅读 4,615评论 0 1
  •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
    鹏哥有声阅读 8,598评论 0 1
  • 《论语》学习之20201 【原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白话】孔子说:“《诗经》三百篇,...
    陈建军阅读 3,544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