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步:今天我遇到的一个人或一件事,或者反省过去我在人生中遇到的某个人或某件事,我和他/她有过“对与错”的冲突。
晚上老公做完饭,让儿子过来一起吃饭,叫了好多遍,儿子也不来(在补国庆作业,来不及了),催到后面,老公就有一点脾气了,我也在一旁催,总算过来一起吃了。
儿子指着老公烧好的菜瓜,问他是什么菜,老公故意说是苦瓜,儿子说:那我不吃了这个菜了(因为儿子讨厌吃苦瓜)。
儿子又问另外一个什么菜?老公故意说是肠子(其实是青椒炒肉丝),儿子又说:那我也不吃了(因为儿子讨厌吃肠子)。
老公又说:吃也没吃,就说不好吃,每次都这样,不吃就拉倒。
儿子说:你不是说是苦瓜和肠子吗?这两个菜我反正是不会吃的。
我说:老爸故意说的气话啊,刚刚叫你吃饭,叫了这么多遍你也不来,你惹他生气了,他是故意这么说的啊,这就是菜瓜,很好吃的,还有这个瘦肉丝,也炒得很好…
儿子不理我,只吃其他的菜,就不吃这两个菜。
没过一会儿,老公吃完了就出去打牌了,剩下我跟儿子两个人一起吃饭。
儿子一直在吃另外一个菜(红烧鸡肉),我把菜瓜和瘦肉夹到他碗里让他吃,他还是硬着头皮不吃,把菜又重新夹出来,一边夹还一边说,这个苦瓜和肠子我是不会吃的。
我说了好多遍,这不是苦瓜和肠子,可他就是不听,在跟我杠,我有点生气了,“你不吃就算了,不管你了”,
儿子说:“看你,看你,又生气了,又说不管我了”
一听儿子这么说,我马上觉察到我的情绪了,马上说:妈妈不是不管你,是苦口婆心和你说,你却一直说气话,还不吃我夹的菜,是你惹我生气的啊,好了,我们都不生气了哈,我们好好吃饭,把饭吃好,妈妈就陪你做作业哈…
于是他就开始吃我夹他的菜了…
第2步:现在请你记录下你们冲突的事情,试着换到他/她的角度去看问题,试着去理解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思路,和自己说:没有自动的成为“对与错”的东西在外面,它取决于谁在看,谁在评判?
换位思考:
1.老公生气原因:
①辛辛苦苦做了晚饭,叫了5.6遍,也不来吃饭,让他生气。
②吃完饭,和朋友约好要出去打牌的,心里有点急。
③下午为了给儿子补牙,已经拒绝了和朋友约好的打牌,心里也有点不愉快。
①+②+③,让老公心里很不爽,于是当儿子问他这是什么菜时,他就故意说的气话。
2.儿子不吃菜的原因:
①老爸故意说反话,他很生气,也和老爸赌气,不吃菜。除非老爸实事求是的说话,他才愿意吃。
②儿子没有认真思考,老爸为啥那样说话,儿子不理解老爸,所以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第3步:带着觉知提醒自己,如果我可以不再给这个人或这件事主观评判,如果我可以更开放包容的去聆听和理解,我们会减少和改变这种冲突和因冲突带来的不和谐关系。
1.我和老公统一战线:
老公多次叫儿子吃饭,儿子不听劝,我就一起喊儿子,和老公一起,终于把儿子叫来吃饭了。
我在一边帮儿子分析原因,让儿子更多理解老爸。
2.我生气的原因:
多次和儿子分析,儿子不听劝。
给他夹菜,他不领情,把菜夹出来。
第4步:每天观想的人或事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请锻炼我们对他人评判的知觉。
一.私下和老公沟通:
1、理解老公、肯定老公:从上述①②③点分析,老公确实不容易,为了带儿子,下午打牌也没去,陪儿子做作业,又补牙,很辛苦,又做饭,更辛苦,不吃饭所以很生气,可以理解。
2、和老公建议:
下次不要和儿子赌气,说气话,说反话,你怎么对儿子,儿子就会怎么对你。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儿子怎么惹你不开心,都应该给他正向的言行举止,包括你的神态、表情、说话语气等,都要积极正向的,不要负能量的话、气馁的话、伤人的话…
二、私下和儿子沟通:
1.肯定儿子:为了做作业,很会抓紧时间,把吃饭的时间都拿来做,这种学习的态度是好的。
2.分析爸爸生气、说反话的原因:上述①②③,让他理解爸爸的不容易,爸爸的辛苦。
3.给儿子建议:
①无论何时何地,不论别人怎么气你,你都不要上当,他说他的气话,是他的事,我吃我的饭,是我的事。
②分析为啥作业来不及的原因(没有统筹规划时间,先完再作业的习惯不好…),让他下次改进。
三、无论何时何地,儿子怎么惹我生气,我也不能生气,不能说负向的话(我不管他了此类的话),只说事实+感受就可以了,可以这样表达:
妈妈好心劝你,给你分析原因,帮你夹菜,你也不领情,又夹出来,这让妈妈很生气,我想边上去冷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