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了《非暴力沟通》的第七章后,我深受启发,对以同理心倾听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书中强调,以同理心倾听着要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这让我反思起自己在生活中的沟通方式。很多时候,当他人向我倾诉时,我表面上在听,实际上内心却在构思自己的回应,或者在评判对方的话语,而没有真正地去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要同理他人,必须完全卸下对他人先入为主的成见和评判。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困难重重。回想工作中的一次经历,团队里新来了一位同事,起初我对他有些成见,觉得他性格内向,可能难以融入集体,难以承担重要工作。然而,随着一次项目合作,我发现他虽寡言,但思考问题十分深入,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最终为项目的成功贡献了重要力量。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先入为主的评判是多么的错误和狭隘。
将注意力给予受苦之人,是及其稀缺的能力,也是困难的事情。那些认为自己能做到的人,实际都不具备这种能力。我们常常给他人宽慰或建议,或者解释自己的立场和感受,那都不是同理。同理心要求我们把注意力全部聚焦在他人要传达的信息上,给予他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表达。用佛家“不去做什么,只是在那里”来描述同理这个能力再恰当不过了。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和客户沟通需求,只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给客户充分阐述的机会。结果可能导致方案做出来后,客户并不满意。只有改变策略,认真倾听客户需求,才能最终做出另客户满意的方案。
当我们不确定是否理解对方的意思,就可以通过复述让对方有机会做出说明或更正。我的一个组员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每当我给他说完一个问题点和要求之后,他就会说,我可以先理解一下你的意思么?得到我的同意之后,他就会把他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被尊重,也展现出他严谨的工作态度。
如果我们是说话者,而且,说的内容比较重要,希望对方能够接收到相关信息时,我们可以清楚地表明希望对方把我们的话复述出来,这样能让对方更清晰。比如在团队会议上,当我阐述一个重要的工作安排时,会明确请同事们复述,以确保大家理解无误。
在复述时,要特别注意语气。我们的语气是探询式的,是为了确认我们是否理解到位,而不是在下结论。曾经有一次,同事在复述我的话时语气有些强硬,让我感觉不太舒服。这让我更加注意在交流中保持温和、尊重的语气。
我们以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人们之所以说那些话,其实是在诉说他们有一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希望得到我们的帮助。所以,所谓“同理”就是带着尊重来理解他人的经历。在生活和工作中,当我们能够真正同理他人,便能减少误会,增进关系,创造出更多的和谐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