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的源头是《诗经》,《诗经》的开篇之作是《关雎》。
溯流而上3000年,来到一个有水、雎鸠、荇菜,还有窈窕淑女的美好地方,品味一首古老的恋歌。
水鸟和鸣关关唱,相伴河中小水洲。美丽贤淑的好女子,君子的好配偶。
成双成对、忠贞不渝的雎鸠和鸣声悦耳动听,引出了淑女是君子的佳偶。贤良美好的女子,身材体态美好,心灵纯净善良。才德兼备的男子, 英俊潇洒有追求,渴望一份真挚的感情。开头不直接说出男子对女子的一见钟情,而是由雎鸠的和鸣声引出,暗示着淑女贞洁的品德,也折射出男子的择偶观,委婉动人。
这种表现手法叫做“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赋、比、兴”三种手法之一。
当男子对女子一见钟情以后,日思夜想之情愈发细腻生动。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美丽的女子在忙碌着采摘荇菜,勤劳的身影无比惹人怜惜。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而是鲜活在图画中的好妻子,这样的女子怎能不让人想念?
超越了世俗、金钱和名利,只是单纯的喜欢,这样的爱情怎能不让人向往?
男子萌发了娶女子为妻的愿望,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因为思念而夜不能寐。女子的美好形象深深地刻在了男子心头,今生今世非她莫属,但是满腔的爱恋之情却无法表达,只能在一遍遍的回味和女子初遇时的情景中,痛苦的内心才稍稍有所慰藉。思念啊!思念!却不能相见,渴望娶她为妻,像雎鸠鸟一样双栖双飞、白头到老……无言的思念之情尤为真挚动人。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男子幻想着和女子结合的情景,弹奏琴瑟、敲钟打鼓,风风光光把女子迎娶进家门。那个勤劳、美丽、善良、贤淑的女子,从此成为了自己永远的新娘。
男子在一个美好的场景中对女子一见钟情,再到日思夜想,最后幻想结合,表现了男子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歌开头采用“兴”这种“由他物引起所咏之物”的表现手法,委婉含蓄。结构上反复出现“参差荇菜”的段落,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中情感逐步加深,回旋跌宕,极具感染力。
“关关”、“悠哉悠哉”等叠音词、“窈窕”、“辗转”、“寤寐”、“参差”等双声叠韵词、“流、采、芼”等动词,让三千多年前的诗歌读或唱起来韵律和谐、悦耳动听。
诗歌的艺术美毋庸置疑,今天读来,还感觉到蕴含在其中的情感美。
对女子的服饰、外貌、话语等几乎没有描写,细节描写主要体现在动作上,女子不断地在水中采摘荇菜,一会向左一会向右,姿态优美……这个女子是个怎样的“窈窕淑女”?我们可以尽情的去想象,想象这是一个娇羞的、可爱的、含蓄的女子,她衣袂飘飘、黑发如云、唇红齿白,她只需要回眸一笑,便倾倒了这个正好在河岸上散步的男子。
男子喜欢上了这个女子,美好的感情不容亵渎,一定要想法设法把女子娶进家门,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过着一种夫唱妇随的快乐生活。
男子想象着把女子热热闹闹娶进家门的情景,使全文感情基调是真挚热烈、大胆直白的。和同样是写爱情的《蒹葭》相比,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兴”这种表现手法,结构上也都体现出了重章叠句。不同的是语言风格,《蒹葭》更含蓄委婉,表现的是对意中人急切追求和可望不可即的惆怅之情。
相遇、思念,都很美好,男子对女子的感情也很纯洁,喜欢一个人就是一辈子相知相守、相濡以沫,这种不掺杂世俗的爱情,是多少人内心的渴望,“乐而不淫”的感情最能触动对爱情渴望的红尘男女内心深处最柔软的神经。
这种想象中的美好、幸福场景,改变了全诗原本哀伤的基调,体现着“哀而不伤”的特点。
当爱情和房子、车子、票子,甚至和身份地位捆绑在一起时,我们不知道是因为爱情让我们在一起,还是物质满足了我们的爱情需求。
附加太多的爱情,源于复杂的生活。当这个世界不单纯的时候,我们远离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现代的柏油路不再有采摘荇菜的女子,高楼大厦也听不到雎鸠鸟的和鸣声,不需要辗转反侧的思念体验,一场婚礼不知道有多少金钱在其中热闹……
逝去的时代,再也找不到那时的一见钟情,也很难体会日思夜想是什么滋味,至于琴瑟钟鼓的结婚场景也变了滋味……
茫茫红尘,牵手彼此,是前世不知道多少次的回眸换来的今生缘分,珍惜彼此,少些世俗,我们也可以在简单生活满足的条件下,牵手散步,看星星、赏花开,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浪漫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