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大明王朝

一、大明王朝(一)——朱元璋

明朝在今南京建立的时候,元朝还在北京活得四仰八叉,因此朱元璋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北京干掉元朝。可惜蒙古人早就不能打了,大明崭新的军队到达时,元顺帝就带着他的蒙古同胞逃出了北京,回到了老家蒙古草原。(小贴士:其实元顺帝这个称号,是后来朱元璋给的,为的是纪念他顺应天意,没有顽抗。)

朱元璋,安徽省杰出斜杠青年,先后从事过多种职业:放牛娃、和尚、乞丐。下面来看看,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都做了些什么。

一、有用户思维

在元朝统治下,老百姓忍受了多年的苛政、战乱。朱元璋出身最底层,对于老百姓的苦难,他感同身受。所以他登基后,马上给老百姓减税,重新分田地,恢复生产,减少兵役对百姓的负担,让大家好好种地,不要整天跑去打仗。

二、果敢,当断则断

朱元璋是叫花子出身,虽然当了皇帝,但内心满满的自卑无处安放,接着就憋出了皇帝的职业病。①总有刁民想害朕。总怀疑当年和他一起造反的小伙伴哪天也把自己撸下来,所以朱元璋当断则断,把那些立下汗马功劳的兄弟,也就是明朝的开国大臣们都砍了个干净。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宰相胡惟庸。宰相的地位仅次于皇帝,位高权重。所以历史上优秀的宰相都会努力约束皇帝,不让他太傲娇。而胡惟庸觉得宰相和偶像一个意思,在朝廷里作威作福,栽培势力,结党营私。朱元璋二话不说,以谋反罪把他给砍了。(小贴士:不只是胡惟庸本人,朱元璋还彻查了他的关系链,没想到被株连的人竟然有三万多。连退休老干部也未能幸免,上一任宰相、开国功勋李善长也被拉出来砍了。)干掉胡惟庸之后,朱元璋觉得心好累,于是又做了一个重大决定。②砍掉宰相这个职位。宰相没了,皇帝直接管理六部,所以胡惟庸终结了中国宰相这个职业,他是中国最后一个宰相。在中央取消了宰相,朱元璋还是不放心,觉得地方官员也可能搞事,也得改。以前地方上的最高领导机构叫行中书省,这个机构大权在握,很容易自我膨胀,于是朱元璋把它也砍掉了,换成三个部门:分管民政、军事和司法。他们就是承宣布政使司(管民政)、都指挥使司(管军事)、提刑按察使司(管司法),三个部门互相牵制,谁也搞不了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司。

三、创业是个体力活,精力要充沛

没了宰相就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有皇帝自己干,作为史上著名的工作狂,朱元璋全年无休,在他看来,这才是真正的中央集权。

四、要时刻对市场了如指掌

成功的创业者必须时刻对市场保持敏感。中央和地方都做了改革,但朱元璋还是不放心,他还需要明察暗访,看看还有没有人密谋造反,所以朱元璋就派身边的锦衣卫到处搜集情报。(小贴士:锦衣卫直属皇帝管理,地位非常高,碰到疑犯可以直接拿下,和六部平起平坐。但也因为权力太大干了不少坏事,朱元璋在晚年的时候又撤掉了锦衣卫。)

朱元璋猜忌了一辈子,把大臣都杀了个干净,那大明王朝的工作谁来干呢?只能交给儿子们了。比如驻守边境,虽然蒙古人随着元朝的灭亡退出了中原,但他们并没有消失,还在北方时不时的骚扰大明。朱元璋的儿子们就被派去国家的最北方镇守。要完成这么重要的工作,自然手握重兵,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称为藩王。儿子们亲自驻守边境朱元璋非常放心,以为自己既解决了内部威胁,又抵抗了外敌。这之后他把皇位传给了他最喜欢的孙子朱允炆(长子朱标死的早),就安心的去了。

朱允炆就是建文帝,他性格仁慈温和,差点就能成为一个不错的皇帝,可惜他遗传了爷爷的猜忌。他觉得叔叔们(也就是各大藩王)的实力太强,于是他要削藩。这些叔叔们就联合起来造反,其中最挑头的就是在北京一带的燕王——朱允炆的四大叔朱棣。朱棣是朱元璋最会打仗的儿子,经过好几年的苦战,终于把侄子从皇位上撸了下来,自己登上了皇位。这就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这场从侄子手里夺位的战役叫靖难之役。(小贴士:朱允炆的问题在于,既然动手了,削藩决心这么强,但真打起仗来的时候却要求部队不要伤及造反的叔叔。)

朱棣很有本事,他统治下的明朝繁荣且强大。南边的安南(今越南),北边的蒙古都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明成祖年号永乐,这就是明朝的永乐盛世。朱棣是朱元璋最有能力的儿子,但肯定是最不乖的,他一上位,至少有两件事没按照老爹的路线走。①迁都。朱元璋在南京发迹,都城也定在南京,但朱棣一上来就力排众议,把首都迁到了北京。因为之前朱棣在那当藩王。北京靠近当时的边境山海关,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天子守国门”。②重用太监。当年靖难之役中,有人给朱棣提供过重要情报,帮助他登上了皇位,他们就是太监。所以,尽管朱元璋当年命令禁止太监干政,但到了朱棣这里,太监们又翻身了。而且他们的地位很高,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政事当中。比如,大明如此强大,皇帝要到全世界巡抚,这事就交给太监来负责。这个太监叫郑和,这就是郑和下西洋。(小贴士:也有传言说,郑和其实是在替朱棣满世界找兵败之后下落不明的朱允炆。)这是中华民族教科书级别的优秀太监代表,但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是这样的业界良心。比如,朱棣坑了自己侄子的皇位,总担心有人不服,要满世界揪出潜在的危险,于是他把身边的太监集合起来,成立了新的团队叫东厂。同时,朱棣把朱元璋晚年撤销的锦衣卫重建了起来,锦衣卫和东厂都直属皇帝管理,锦衣卫和东厂并称厂卫。

永乐盛世之后又经历了两个皇帝:明仁宗和明宣宗。这两个皇帝延续了朱棣的盛世,所以紧接着又一个繁荣时期仁宣之治诞生了。(小贴士: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少有的五星好评皇帝,但他的业余爱好比较奇葩:斗蟋蟀。他经常因为到处找蟋蟀给百姓带来各种麻烦,所以被称为“蟋蟀天子”。)

聊完以上五个皇帝,明朝最辉煌的事情也就过去了,在剩下的日子里,将会发生许多闹心的事。朱棣大概想不到,其中最闹心的是重用太监带来的负面影响。(知识小补丁:在靖难之役中,朱棣拉拢了一个兄弟叫宁王,并且承诺造反成功后天下分他一半,后来朱棣没有兑现诺言,从此和宁王结下了梁子。因此宁王的后代动不动就想造反。《唐伯虎点秋香》里这位随地大小便的宁王,就是其中一位。)



二、大明王朝(二)——最闹心的六个皇帝

明朝有十六个皇帝,本章讲中间六个,这六个皇帝,都有自己的闹心事。这段时期的大明朝看似很复杂,但其实主要就是三大麻烦:外敌、奸臣、谋反。这三大麻烦经过各种组合,就带来了各种闹心。下面我们看看都遇到了些什么。

1、当两个麻烦一起上,会发生什么?明英宗的麻烦:奸臣+外敌。先说奸臣,朱棣让太监们翻身,从此他们在朝廷里就有了地位,而明仁宗、明宣宗父子俩共同缔造了仁宣之治之后,甚至教起了太监们读书。这下正中下怀,太监可能是世上最需要文化的人,因为他们可以用来干涉朝政。经过祖上三代的不懈努力,明英宗稳稳地掉坑里了。明英宗身边有个太监叫王振,据说是自宫当上的太监。他看着皇帝长大,有文化又懂得谄媚,因此地位非常高。这个王振就是明英宗身边的大奸臣。再来说说外敌,蒙古人退出中原后,分成两大部:瓦剌、鞑靼。这两大部经常互斗,轮流当大哥。不过他们对于大明朝来说都是一个样子,只要有空都要过来骚扰一下。明英宗的时候,瓦剌是蒙古一哥。有一天,瓦剌来到大明朝贡,正好由大太监王振接待。王振抠门,不肯多给点赏赐,场面很尴尬。瓦剌头领正好一天到晚都在想着要打回中原,但又找不到借口,于是当时就露出了满意的微笑。然后瓦剌就来打架了,王振大概对自己的经历充满了自豪,非要怂恿皇帝御驾亲征。结果走到半路,发现打仗这么危险,就赶紧带着皇帝掉头回家。然而掉头回家,王振也不走寻常路,非要邀请皇帝到自己老家绕一下。结果瓦剌军队追上来把明英宗绑回蒙古去了。这事发生的地方叫土木堡,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堂堂皇帝被人绑架了,明朝从此开始走下坡路。明朝也是从王振专权开始,成了中国历史上继东汉末年、唐朝末年之后的第三大宦官时代。

2、三大麻烦只来一个,会不会好一点?

明代宗的麻烦:谋反。大明忽然没了皇帝,大家正吵着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有个大臣二话不说,迅速把明英宗的弟弟推上了皇位,这个代替明英宗被捧上场的是明代宗,这个大臣就是于谦。

瓦剌抓了明英宗来勒索明朝,结果被于谦几句话逼了回去,瓦剌感觉自己手里的人质也没啥用,于是又把明英宗给放了回来。明代宗很郁闷,这前皇帝来了,会把我这个现皇帝给撸下来吧。果不其然,就在他生病期间的一个晚上,一群大臣把明英宗重新推上了皇位。明代宗就这样躺在床上下了岗,这就是夺门之变。更惨的是,明英宗重新上位,把明代宗给除名了,所以明代宗最后连十三陵都没进。哎,就算只有一个麻烦,也够闹心的。下一个明宪宗的麻烦:奸臣。明英宗下岗再就业就变得更加勤政。但他还是把于谦给剁了,而且明英宗居然很怀念他的前宰相王振。

明英宗把皇位传给了儿子明宪宗,宪宗是个深明大义的皇帝,他理解当年叔叔明代宗临危受命的功劳,所以给代宗恢复了地位,还给于谦平了反。然而身为皇帝,他还是染上了职业病,身边没有太监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因此明宪宗建立了东厂之外的第二个机构:西厂。西厂很短命,没几年就惹了众怒,被皇帝废掉了。但它存在的时候权力比锦衣卫大,甚至大过前辈东厂。本来可以争取明朝好皇帝的明宪宗,因为这个西厂留下了巨大的历史槽点。

3、如果三大麻烦一个都没有,是不是就不闹心了?

明宪宗之后的皇帝是明孝宗,一个真正的“大明好皇帝”,宽厚而且贤能。他在为期间,蒙古人没闹什么大事,太监最多贪点钱,自家人也老实听话。但是明朝终于又打出了一波小高潮:弘治中兴。

皇帝当的这么顺利,当然不只是好运。明孝宗为了国家可以说是鞠躬尽瘁。他的身边本来就不好,再加上操心国事,结果人到三十六岁就没了。

4、如果三大麻烦凑齐了,会发生什么

明武宗的麻烦:外敌+奸臣+谋反。明武宗也就是正德皇帝,奇葩朱厚照。武宗十五岁登基,妥妥的小鲜肉,所以道上称他“浪味鲜”。他一心想着外出玩耍撩妹,皇宫根本关不住他。但凡外面有任何的动静,都会变成他出差的借口。实在没理由出去怎么办?就在皇宫建个娱乐会所,里面安排上珍禽异兽和美女,这个会所叫豹房。

这个奇葩在位的时候,三个麻烦一个不少,但他一边玩耍一边就把麻烦全消解掉了。外头的蒙古此时是鞑靼当家,有个叫小王子的大哥又带人来骚扰,武宗很兴奋的带小弟亲自上战场,他一出手就打了胜仗,叫应州大捷。同时自己家还有人谋反,就是江西的宁王。武宗又开心的不得了,又可以亲征宁王,出去玩耍了。谁知刚走到半路,有个巡抚特别不开眼,三两下就把宁王给搞定了。这个家伙就是王守仁,通常大家叫他王阳明。武宗被截和,很不开心,但他假装不知道这事,继续下江南,一路玩的很开心。等到武宗真正见到宁王的时候,王阳明已经绑了他六个月了。

武宗虽然贪玩,但遇上大事又很拎得清,就连太监也摸不清他的套路。有个太监叫刘瑾,把武宗伺候的晕头转向,豹房就是他帮着建的。玩的开心的时候,武宗就会把国家大事交给他打理,刘瑾因此在朝中一手遮天,很有势力的样子。结果就因为有人举报,说他要谋反,武宗二话不说就把他砍了。(小贴士:明朝太监很出名,但实力比不上唐朝太监。因为唐朝太监有兵权,明朝太监没有,所以无论怎么嚣张,皇帝说弄死他就能弄死他。)

明武宗拿下宁王,春风得意的坐船回京,路上忽然想抓鱼,然后就掉水里,得了肺炎病死了。

五、还有比三大麻烦凑齐更加闹心的吗?

明世宗的麻烦:外敌*2+奸臣*2+谋反。摸鱼的明武宗没儿子,皇位传给了堂弟明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与前面的皇帝相比,嘉靖皇帝活成了一个大写的惨字,不但三个麻烦一个不少,而且还都是增强版。先说谋反,为什么说嘉靖年间的谋反是加强版的呢?因为中华上下五千年仅此一件。谋反的不是亲王、不是大臣,而是宫女。

嘉靖喜欢玩修仙,据说要用宫女的经血来炼丹,所以宫女们不能乱吃东西,只能清淡为宜。而嘉靖自己也要喝清晨的露水,宫女们本来就吃不饱,每天还得早起收集树叶上的晨露。最后这些姑娘实在扛不住了,就想了一个办法:宫女们正要趁皇帝睡觉的时候勒死他,结果慌乱之中失败了,最后都被处以极刑,这事叫壬寅宫变。嘉靖觉得一个男人差点死在宫女手里很没面子,所以他在位时期好多年都不上朝。皇帝不上朝,国家怎么办?没关系,每个不上班的老板身边总有个屁事多的秘书。嘉靖皇帝身边就有个红人,趁机在朝廷里胡作非为,他就是大学士严嵩[sōng]。严嵩不是太监,但他以一个太监的标准要求自己,谄媚皇帝,擅自决断,祸国殃民。除了严嵩,边疆也在闹事。有一天蒙古人进犯,边境有个总兵,不但不抵抗,居然还花钱贿赂蒙古人。于是蒙古人绕过去直接打北京,干到了皇城下,逼得皇帝答应了蒙古人要求通商的条件,这事叫庚戌之变。除了上面说的外敌标配蒙古人,明朝还出现了一坨新的敌人,他们就是倭寇[wō kou]。

明朝中期,隔壁的日本正值战国时代,各地领主打得昏天黑地。这一打,就打出大量的无业游民,这些无业游民想要东山再起,就必须搞到钱。于是他们盯上了物质无比丰富的大明朝。然而来做生意的人又多又杂,明朝就开始发证,有证的才能合法贸易。结果证书一发,更加乱套了,有证的要争先,无证的也要闹。明朝一生气,干脆都别来了。日本人做不了海淘,于是就当了海盗。海盗越来越多,最后发展成了倭寇。到了嘉靖年间,浙江、福建沿海一带,倭寇的侵略相当严重。不过虽然有这么多麻烦,但好歹问题都被解决了。严嵩因为皇帝沉迷修仙而得势,最后也因为皇帝沉迷修仙被一个道士的几句话给扳倒了。

边境那个总兵,在蒙古人退兵之后,也被皇帝给算了账。倭寇正闹得不可开交,然后他们不幸的遇到大明国宝级抗日奇侠——戚继光。戚继光带着他的戚家军在浙江沿海九战九捷,基本把倭寇全干趴下了。(小贴士:嘉靖皇帝统治期间非常闹心,用了奸臣、坏了朝纲,但最后都及时止损了。其实他还是有作为的,改革、除弊,给大明帝国带来了一些振兴,只是状态很不稳定。嘉靖皇帝有个历史评价:忽功忽罪,忽愚忽智。其实这句话可以概括明朝很多皇帝,他们中不乏极聪慧之人,却止于嬉戏怠政。当然这其中还有着很多其他的历史因素,大家有机会可以读读《明史》感受一下。)

虽然本章介绍的这六个皇帝各有各的问题,但这些都不是明朝最大的问题,下一章才是大明王朝真正的大麻烦。



三、大明王朝(三)——隆庆最佛系,万历不上朝

从明英宗被瓦剌绑票,到嘉靖被宫女套牢,明朝经历了一大段闹心时期。接下来可以稍微喘口气,因为嘉靖把皇位传给了儿子隆庆皇帝。其实嘉靖并不怎么待见这个儿子,隆庆自己也没想过能当皇帝,但是奈何本来要接盘的兄弟们都挂了。所以隆庆不争不抢,皇位就滚到自己的屁股底下了。隆庆成了明朝最佛系的皇帝,他仁慈宽厚,就连大臣们吵架,他也只在旁边呵呵笑。就这么一个性格温和的皇帝,给大明朝办了几件事,件件皆大欢喜。

1、隆庆开关

之前明朝不和日本人做生意,结果把他们逼成倭寇,即使后来戚继光把他们基本消灭了,也还是绝不了根。隆庆一上位就把海禁给开了,放老百姓去和外国人做生意。这就叫隆庆开关。通商相对自由了,中国人开心,外国人也开心,倭寇自然就没了。最重要的是,外国的白银哗啦啦流到大明来了。

2、隆庆和议

南方安稳了,来看看北方。老邻居蒙古现在的头领是个老先生俺答汗。老先生看上一个姑娘,可是姑娘和别人有了婚约,怎么办?于是俺答汗想出一个办法:把自己孙子的女朋友填补给和姑娘有婚约的人。孙子蒙了,拒绝做爱情戴罪的羔羊,愤而离家出走,他跑去了大明。俺答汗慌了,明朝可是冤家,把宝贝孙子砍了咋办?结果他紧张兮兮的来要人时,看到孙子活得好好的,一根汗毛没少,于是俺答汗感动了,从此蒙古和明朝也不打仗了,好好做生意。这就是隆庆和议。

大概只有隆庆这样的好好先生才能让明朝和南北方的邻居们同时消停下来,全世界喜洋洋。更难得的是,隆庆不光工作做得圆满,家庭也兼顾的很好。为了整个家庭雨露均沾,他鞠躬尽瘁。于是皇帝仅仅干了六年,隆庆就英年早逝了。

隆庆能有这么多成就和他性格有很大关系,正是他性格温和,才会听取大臣们的建议。比如不杀俺答汗的孙子,而是厚待他,这个建议就是内阁大臣们提出来的。那么什么叫内阁?

自从朱元璋把宰相一职取消后,皇帝就要亲自处理很多事情。但不是每个皇帝都像朱元璋精力那么充沛,因此从朱棣开始,皇帝就把几个有能力的大臣集合在一起,专门帮自己出谋划策。这个老秘书天团,就叫内阁。老秘书也有级别,其中的大秘书就叫首辅。首辅和宰相一样,都是皇帝身边最有才干的人,不同的是,首辅只能在旁边给皇帝提建议,没有拍板决策的权力。首辅这个位置,一般都是内阁大臣轮流顶上。隆庆时期的首辅是高拱,而在隆庆去世后,高拱也下了台。这个时候有两个人同时达到了人生巅峰,一个是首辅张居正,一个是新任皇帝明神宗朱翊[yì]钧,也就是万历皇帝。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四十八年。他这四十八年一点没浪费,从踌躇满志到遭遇叛变和侵略,再到消极怠工,几乎把所有前任皇帝的流程都经历了一遍。

为了更清晰的了解万历,我们把他的职业生涯分为两部分:①蒸蒸日上的前十年,②其他。万历皇帝的前十年满是治国的决心。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虽然没有实权,但因为他太有才了,皇帝什么都听他的,一上来就让他大刀阔斧的改革。政治、军事、经济各个方面都改,这些改革叫万历新政。其中最著名的改革是关于税收的,以前税收很乱,有大米、布匹等各种税种,官员经常从中徇私。张居正推行了一项政策,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名目统统折成白银,简化税种。减少了官员捞油水的机会,直接增加了国家收入。这就是著名的一条鞭法。万历皇帝和张居正,君臣一心,励精图治,把国家建设的有模有样,这一时期我们称为万里中兴。

张居正全力改革,连父亲过世都没回家守孝。政敌因此攻击他不守孝道,想赶他下台,最后万历亲自出面,把这事压了下去。张居正五十八岁去世,那一年正好是万历十年。然后万历皇帝进入职业生涯的第二阶段。没了大秘书,有和群臣意见不合,万历皇帝忽然对上班失去了兴趣,经常无故旷工。慢慢的,他最匪夷所思的行为出现了:不上朝,二十多年不上朝。大臣们二十多年见不着皇帝,国家大事无人决断,送上去的奏折如石沉大海,所有人只能干瞪眼。而这段时间,明朝发生了什么呢?光打仗就打了三场,场场都是硬仗。其中最要命的是日本人,这次来的不是倭寇这种边角料了,是很正规的军队。万历年间,隔壁日本的战国时代刚刚结束,一个叫丰臣秀吉的小矮子统一了全国。丰臣秀吉手下兄弟多,打了天下总要给点赏赐,可是日本就这么一亩三分地,于是丰臣秀吉想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征服明朝。

从日本到明朝,首先要经过朝鲜。这种揩油的事情朝鲜当然不同意,十分果断的决绝了日本的请求,于是朝鲜被日本打了。明朝一看,万历小弟被人打了,很不爽,于是派兵到朝鲜,和日本打了起来。可是万历皇帝天天不上朝,这不是要完的节奏吗?错了,万历皇帝就在后宫,靠太监们来回传递奏折,遥控了这三大战役,最后全部获胜。这就是万历三大征。(小贴士:和日本打仗很艰难,最后取得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丰臣秀吉忽然病死了,日军只能从朝鲜撤走。)

然而一个皇帝治理国家,够聪明、有城府,这些都不够,还得有钱。三大战役打着打着,国家没钱了,怎么办?收税。当时的大明朝,该收的税都已经收了,于是万历让太监们到全国各地去监督税收和开矿,把本来就被榨干的老百姓,再生生刮出一层油来。这就是万历年间最臭名昭著的矿监税使。

三大征基本耗尽国库,民众又因被极尽搜刮,怨气沸腾。尽管此前的明朝也有很多问题,但这大概才是明朝真正衰败的开始。

对于万历个人来说,有张居正的助攻,有三大征的胜利,想旷的工也旷了,想收的税也收了。公元1620年,他差点就带着满意的微笑走完人生。但就在前一年,公元1619年,一场战争让万历皇帝笑不出来了。大家应该记得,在我们今天的东北,宋朝时有个女真族,他们建了个国家叫金。后来他们参与宋金蒙古大混战,被蒙古和大宋联手干没了。

金国没了,但女真族还在。他们一部分仍然留在东北,一直到明朝。女真族有很多部落,各自为政,其中有些是明朝藩属。但因为他们居于东北苦寒之地,明朝一直拿他们当蛮夷,没有真爱,对他们有的扶持,有的打压,目的就是不让任何一个部落强大起来。就在万历刚打完仗,一心搜刮税收的时候,东北正在发生一场巨变。女真有个部落叫爱新觉罗,他们的首领就是大名鼎鼎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几乎把所有的女真部落都吞并了,这支“散装”的女真从此又变成一个国家,史称后金。爱新觉罗是女真最厉害的部落,属于明朝常年打压的对象。如今后金称霸东北,下一步就要来明朝报仇了。万历很不爽,和后金在辽宁抚顺附近的一个叫萨尔浒的地方干了一仗,叫萨尔浒之战。明朝惨败,东北从此彻底脱离明朝。

万历基本顺风顺水的职业生涯,在最后关头晚节不保。然而努尔哈赤给明朝带来的,不仅仅是皇帝个人履历的缺憾,大明朝根本想不到,这样一个几乎没正眼瞧过的蛮夷之地,就要令中原变天。



四、大明王朝(四)——王朝终点的三个苦命皇帝

中国历史中,大凡重要的朝代,都有一个网红皇帝。他们活出了大写的任性,一生充满争议,被大家津津乐道。但他们很快就会为这份潇洒付出代价——王朝的衰落紧接而来。唐玄宗、宋徽宗、万历等都是如此。

隆庆时期的明朝,内部政治宽厚仁慈,外部环境安定平和,然而过了四十八年,到了万历时期的尾声,明朝就全变了。明朝从此进入尾声,内忧外患接踵而来。先说外患,好不容易蒙古和日本消停了,一个叫后金的又来了。萨尔浒之战后,山海关以外几乎全归了后金。努尔哈赤尝到了甜头,没事就跑来边界打个卡,骚扰明朝。东北这个强大的威胁,一直压迫着明朝,这就是明末的基本局势。接着我们说内忧。万历之后,明朝剩下的皇帝不多了,他们是:万历的儿子明光宗,万历的孙子明熹宗和明思宗。大概好日子都被万历过完了,剩下的这三个皇帝都是苦命,明光宗朱常洛应该是最苦。

万历本来不喜欢他,完全因为他是长子,才勉强传位给他。因为这段尴尬的经历,朱常洛一辈子都在被宫斗。朱常洛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被一个盲流冲进宫里行刺,所幸朱常洛没受伤,盲流也被抓住砍了。等到他好不容易当上皇帝,不到一个月就生了场病。这时他听说有人进贡仙药,非要吃,拦都拦不住。然后他吃完就驾崩了,年仅三十八岁。以上两件事情,就是明末三大疑案中的梃击案和红丸案。

光宗有七个儿子,只活下来两个,这哥俩就成了明朝最后两个皇帝。他们就是大娃朱由校以及五娃朱由检。哥哥朱由校就是明熹宗,他身为皇帝,人生理想却是当木匠。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做木工上,那国家大事怎么办呢?明朝皇帝不担心这个事情。因为他们不急,自有太监会急。他就是明朝知名太监魏忠贤。魏忠贤可以说是太监中励志的典范,他曾经是个社会闲散人员,有一次赌钱输大了,于是幡然醒悟,要立志幸福靠自己的双手来获得。然后他自宫当了太监,不但有了正经工作,而且很快步步高升,成为皇帝身边的大太监。他特别鸡贼,专门在皇帝做木工的时候汇报工作,烦的皇帝说让他自己决定。魏忠贤因此从一个传话筒变成可以在朝廷发号施令的人,还领导着整个东厂。他从此败坏超纲,坏事做尽。(小贴士:和魏忠贤有关联的一个女人不得不提,她就是皇帝的奶妈客氏。此女心肠歹毒,害人无数,但对魏忠贤特别好。魏忠贤步步高升,离不开她在宫中一路助攻。他们甚至结成夫妻,感情特别纯粹,孤男寡女在一块只干杯,不干别的。)

除了魏忠贤这种奸臣,皇帝还得面对一拨刺头知识分子,他们共同的爱好就是批评朝廷。他们就是东林党。东林党那么刺,自然少不了得罪其他官员。于是这些官员也集合起来找了个靠山,就是魏忠贤。所以魏忠贤一个太监,居然还有一帮大臣当小弟。东林党就更加鄙视他们了,把他们称为阉党。这就是明末如火如荼的党争。但魏忠贤毕竟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他能一手遮天,于是东林党人一个个都被排挤、迫害,最后几乎都被赶出了朝廷。

魏忠贤对朝廷的无脑操作,下面举个例子:在边疆山海关附近,有个小城叫宁远,这里是抵抗后金的最前线。有个著名的将领,在一次与后金的战斗中,一炮干掉了努尔哈赤(也有说法是,努尔哈赤因此重伤,不久身亡)。他就是大明最强守门员:袁崇焕。这一站被称作宁远大捷,是明朝第一次打赢后金。这么大的功劳,在魏忠贤的操控下,朝廷重赏了他的党羽,而袁崇焕只得到了最低级的阳光普照奖。

朱由校就在这种腐败不堪、乌烟瘴气的环境中专心致志地做了七年木匠。有一次朱由校坐的船翻了,他掉进河里受了惊吓,不久就死了。然后他弟弟朱由检继位,也就是明思宗,也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皇帝。整个大明王朝最苦的皇帝登场了。朱由检和他哥哥不一样,他读过书,有文化,有志向。厉行节俭、勤于政事,一心想要重整河山。他也很有魄力,一上位就把魏忠贤这个祸害给治了。就在锦衣卫要来逮捕魏忠贤的时候,魏忠贤知道自己彻底凉了。和一个死党喝了一晚上酒,然后一起上吊自杀了。同时,客氏也被揪出来活活打死。但是很遗憾,大明王朝已经不是一两个毒瘤的问题,它整个都烂掉了。

崇祯满腔抱负,但他不是天才,治国和用人能力都平平,成事不足,甚至还败事有余。比如他虽然搞掉了魏忠贤,但以碰到战事吃紧,居然继续重用太监去监军参与打仗。再比如他疑心病重,重要岗位的大臣换了又换,民怨一直得不到解决,耽误朝政。他还在后金兵临城下之际,因为一招简简单单的反间计,就亲手杀掉了自己最重要的依靠——大将袁崇焕。

明朝末年气候反常,被称为小冰河时期,崇祯即位以来,旱灾、蝗灾、瘟疫就没断过。大凡碰到这种情况,王朝基本就是气数已尽了。因为农民忍不了。

陕西有个农民叫王二,他扯起大旗,奏响了大明王朝的片尾曲。这一嗓子把整个陕西震出来好几支部队。而明朝军队一面应付后金,一面应付起义,据说连工资都发不上了,毫无还手之力。其中有一支部队很有名,领袖叫高迎祥,号称闯王。结果却死得很快,然后有人接替他成为新的领袖,闯王2.0——李自成。李自成不像其他起义军光知道打砸抢烧,他有政治头脑,打到哪里就开仓放粮,群众基础杠杠的。这种智慧使他成为起义军中最优秀的一支,证据就是,最终是李自成攻进了紫禁城。可怜崇祯皇帝苦苦支撑着大明的末局,不可谓不呕心沥血,然而历史并不会施舍变点怜悯,只是冷冷的对他平庸的才能给予回应,朱氏王朝终于走入了穷途末路。

朱由检认了,昨日平地高楼的辉煌,今天大厦将倾的悲怆,都是这个王朝应得的。一切就像精密计算过,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而他只是恰好站在了终点。他绝望的来到宫中一座叫煤山的人工山上,找了棵歪脖子树,上吊自杀了。大明王朝历经两百七十六年,就此灭亡。

据说崇祯死前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不要伤害我的百姓。

明朝的许多不堪,如今都成了笑谈,它仍然是中国最轰轰烈烈的时代之一。从朱棣迁都北京,到朱由检自挂煤山,这一头一尾的皇帝给大明王朝留下著名的总结陈词: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然而故事还在继续,李自成把皇帝给拽下来,但明朝的军队还没垮掉,其中一支重兵就在山海关,总兵叫吴三桂。吴三桂正在边疆放着大清(后金此时已改名大清),忽然听到皇帝没了,于是计划回北京投降李自成。就在这个时候,他听说自己留在北京的女朋友被李自成的人给抢了。他的女朋友就是当时惊艳世人的女歌手陈圆圆。吴三桂气的脑袋顶上冒青烟,因为他很清楚,娱乐圈的人在北京被抓是捞不出来的,于是当即决定不投降了。不但不投降,他还作了个惊天动地的决定,他打开山海关,把大清军队请了进来,一块去北京打李自成。这就是著名的典故:冲冠一怒为红颜。

大清在山海关前耗了几十年,死活进不来,忽然城门大开,天上掉下来一张邀请函,高兴地鼻涕冒泡。于是大清打着帮大明皇帝报仇的旗号,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北京,把李自成赶跑了。李自成毕竟穷苦出身,一到皇宫看见金银美女,立刻泄了气,忙不迭的宣布登基,建了个朝代叫大顺。结果清军一来,他就逃出了紫禁城,从此一路兵败辗转,最后战死在湖北的九宫山。



五、大明王朝番外篇——郑和下西洋

一、为啥是郑和?

作为一个宦官,郑和与历史上的其他同行不太一样,他的技能点在一个很牛的领域:打仗。所以,在他当上燕王朱棣的马仔之后,很快就卷入老朱的家族斗争——靖难之役。最终朱棣当上了皇帝,就是明成祖。而郑和因为立过战功就变成了明成祖的“死党”,有什么好事皇帝都会第一个想到他。(小贴士:选郑和还有一个原因,他懂军事,路上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应付。)

二、说走就走的旅行

明成祖之所以想派人出国,主要是为了炫富和“吸粉”。也就是告诉别人,我大明王朝很牛,都乖乖的给我当“粉丝”,不要惹事。而且,派人带点国外的稀罕东西回来,自己也可以长长见识。那么既然要出国,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1、走哪条路。古代的中国人去西方做生意,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走路,一种是下海。这两条路分别叫作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唐朝以前,大家更喜欢陆上丝绸之路,历史悠久,还有名人代言。但是安史之乱后,西北地区不再受中央控制,等到了宋朝,那里甚至变成了西夏、回鹘[hú]人的地盘。陆路不通,宋朝人想做生意就只有走海上这条路了,因此从宋朝开始,海上贸易变得越来越重要。历经北宋、南宋、元朝,一代代商人让海上丝绸之路逐渐繁荣起来,于是海上丝绸之路便成为明朝人出国的首选航线。(海上贸易在宋朝以前也有,但到了宋朝它才开始在经济中逐渐占据主体地位。)那么问题来了,下海这么危险,明朝人咋说干就干?而且一次不过瘾,还得下七次。2、明朝人凭啥敢下海。明朝人之所以敢多次下海原因很简单:船好。能造出好船,离不开前辈们的辛苦钻研,正是一代代人的努力,才使得造船技术一次次的进步。①桨和橹。桨诞生的时间比较早,它是小船前进的动力来源。但有个问题,如何让一个人也划得动大一点的船呢?人们发现在划船的时候,桨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发挥作用,桨在水里是起作用的,但划出水之后就不起作用了,很浪费。于是在西汉时期,人们在桨的基础上作了改进,发明了一种装置:橹。橹叶比桨更宽,放置在船尾,人通过绳子来调整方向,并带动水中的橹叶左右摇摆,给船提供向前的动力。这个过程叫摇橹。而且橹全程都在水里工作,动力比桨大得多,一个人能顶三个人的活。因此橹逐渐受到追捧,人们经常靠它前往那些靠桨无法到达的地方。橹的出现节省了人力,扩大了人在水上的活动区域,这是人类在动力装置上的一次进步。而橹在工匠们的手中也不断升级迭代。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用的就是橹的最新版本:旋转橹。据说有点类似螺旋桨。②舵。舵的灵感个来源于桨。因为一开始桨也用于调整船的前进方向。一般的船倒没啥,如果是出海的大船,这么整不太安全。于是人们根据桨的原理继续改进,在东汉时期发明了舵。但在最开始,舵叶全部在舵杆的一侧,要让它在水里转起来很费劲。在宋朝,工匠们对舵进行了升级改进,按照功能分成了平衡舵、开孔舵、升降舵三种。③帆。风是工业时代之前远洋航行的动力之一,人类凭借自身的智慧,发现可以利用不同方向的风推动船前行,于是就有了帆。帆的原理就是根据风吹来的方向调整角度,将风力分解之后,利用产生的向前的力来推动船。为了让帆能顶住风的摧残,提供更强动力,古代中国人在制帆的工艺上也费了不少劲。最后人们发明了硬帆,有了硬帆,船在下海的时候就更有底气了,这是人类在风力利用装置上的一次技术进步。④水密隔舱。前面讲了几项牛逼的技术,但有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船要是漏水咋办?唐朝人想了一个办法:把船隔成很多个舱,舱与舱之间互不相通,这就叫水密隔舱。水密隔舱的设计让船漏水不再成为航行的致命危险,船也可以跑得更远。这是人类在航海安全方面的一次重大进步。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很多其他技术发明,比如指南针。总之,在一代代工匠的钻研和改进下,古代中国人的造船技术越来越先进,这才有了明朝的郑和下西洋。

三、下西洋

郑和前前后后一共七次下西洋,①郑和第一、二、三次下西洋。前三次的范围比较小,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南亚,比如越南、泰国、印尼、斯里兰卡等。每去一个国家,郑和就和那里的国王建立联系,有时候还要处理一些特殊情况。有一次斯里兰卡有个贪财的国王,想把郑和骗进皇宫,再围攻他的船队,结果郑和带人闯进宫里,把国王全家一锅端了。后来国王被带回大明,明成祖免了他的罪,然后下诏让他们国家重选国王。②郑和第四、五、六次下西洋。这三次远航,除了之前几个收小弟的地方,船队又更进一步,去了西亚和非洲东部。这几次的影响力更大,船队路过的国家不仅派使者跟着郑和回大明拜码头,还送上了自己国家的稀罕玩意。(非洲一个国家进贡的长颈鹿,明朝人没见过,管它叫麒麟。)③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最后一次,郑和的船队走的更远,到达了非洲南部。据说也是在这一次的途中,郑和去世了。虽然郑和下西洋这事挺烧钱的,但不管怎么说,它是中国古代航海史的巅峰,也是中国大航海时代的标志。它代表的其实是一种进步的精神,七次出航,一次比一次走得远,每一次都更进一步。而它背后蕴含的也是一代代、一次次、一层层的进步。是工具的进步,推动了技术的进步,才有了大航海时代的进步。



下一篇讲——大清帝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2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5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2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9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8评论 3 40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73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2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5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60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02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1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3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7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