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与责任

在阅读关于人际沟通与情绪管理的内容时,我深受启发,尤其是对“感受与责任”这一主题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常常习惯性地将情绪的产生归咎于他人,却忽略了情绪的根源往往在于我们自身对事物的看法、期待以及内心的需求。

当面对他人的负面评价或行为时,我们有多种不同的应对方式。一种是自我指责,将错误全部揽到自己身上,这会让我们陷入内疚、羞愧和压抑的情绪中,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另一种是指责对方,将责任推给他人,这时我们往往会感到愤怒,进而加剧矛盾。然而,更积极的方式是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例如,当听到别人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时,我们可以意识到自己内心渴望得到认可的需要,从而用一种平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听到你这么说,我感到伤心,因为我渴望得到认可,我也在努力体贴你,希望这一点能得到你的理解。”这种方式不仅让我们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还能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此外,还有一种方式是关注对方的感受和需要,通过理解对方的意图,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比如,当对方生气时,我们可以问:“你感到伤心,希望你的喜好能得到照顾,是吗?”这种关注对方需求的沟通方式,往往能化解冲突,增进彼此的理解。

书中还提到,一些常见的语言模式容易掩盖我们对感受的责任。比如使用非人称代词,如“这让我很生气”“那太让我厌烦了”,或者将情绪完全归咎于他人行为:“我感到伤心,因为你说你不爱我。”这些表达方式让我们习惯性地将情绪的源头指向外界,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通过学习,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不再简单地将情绪归咎于他人,而是去探索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期待。例如,在表达失望时,我会说:“我感到失望,是因为我原本期待能和你一起分享我的烦心事。”这样的表达既真实又富有建设性,有助于减少误解和冲突。

我深刻认识到,情绪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映,我们才是自己情绪的主人。当我们为自己的感受负责时,不仅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还能与他人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这种对感受和责任的深刻理解,让我在人际交往中更加从容和自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