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关键人物:公孙弘
1,皇上任命张汤为太中大夫,与赵禹一起制定诸律令,务在严谨细密。严格控制守职的官吏,看见人犯罪,知而不报,就与犯人同罪,让官吏之间互相监视。
西汉政府的严刑峻法时代,就从这时候开始。
2,这一年,征召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由地方政府安排与每年进京交簿册的计簿使者一起进京,沿途各县负责供应饮食。
菑川人公孙弘回答策问说:
“臣听说上古尧舜之时,并不注重官爵和赏赐,而人民都互相勉励向善;不注重严刑峻法,而人民并不违法乱纪。为什么呢?那是在上位者率先垂范,立身正直,对人民讲信用。后来的世道呢,贵爵厚赏而人民不能向善,深刑重法而作奸犯科不止。为什么呢?因为在上位者自己就立身不正,对人民也不讲信用。所以说,厚赏重刑,都不足以劝善而禁非,唯有一个‘信’字而已。所以,能任命有贤能的官员,让他们各司其职,去掉那些没用的废话,则工作可以得到落实;不制作没有实际用处的器物,就不用征收那么多赋税;不要在农忙时节征发徭役,不消耗浪费人民的劳力,则百姓可以富足;有德者进,无德者退,则朝廷有尊严;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群臣有次序;处罚有罪之人,则奸邪止;奖赏贤德的人,则群臣相互劝善。以上八条,就是治国之本。
“所以,人民各有各的生业,就不会起争执;凡事都有讲理的地方,就不会有怨气;能得到以礼相待,就不会暴虐;能感受到国家对他的爱,就会对在上位者亲近,这是有天下者的急务。礼仪,是人民所服的,再顺之以赏罚,人民就不会犯禁了。
“臣听说,声气相通则相互应和,如今人主和德于上,百姓和合于下,所以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声和,声和则天地之和相应。如此阴阳和而有风调雨顺之和,天降甘露,五谷丰登,六畜繁衍,庄稼美盛,百草丰茂,山不光秃,泽不干涸,这就是和的极致。”
当时参加策问考试的有一百多人,太常(祭祀部长)将公孙弘名次居下。应对的策文呈奏后,皇上将公孙弘的答卷擢升为第一名,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随时听候传见。
齐人辕固,当时已经九十多岁,也以贤良身份应征,公孙弘对他侧目而视。辕固说:“公孙先生!你应该立正学,说正事,不要以曲学媚世求荣!”当时诸儒中有很多人都强烈毁谤辕固,于是辕固就告老还乡了。
当时,巴蜀四郡凿山开道通西南夷,粮饷运送,辗转一千多里,搞了好几年,道路仍不能修通,士卒因饥饿和暑湿而死者众多,西南夷又数次造反,汉政府发兵攻伐,耗资巨万,劳而无功。皇上很头疼,下诏派公孙弘去视察情况。公孙弘回来,极力诋毁开通西南夷没有什么用处,皇上不听。
公孙弘每次朝会提出意见时,只是列举事实,提出建议,让皇上自己选择决策,不肯当面指斥,也不愿当庭争辩。于是皇上觉得他的作风谨慎厚道,富有辩才,熟悉文法吏事,又以儒术加以修饰,非常喜欢他,一年工夫,就升到左内史。
公孙弘奏事,如果不被采纳,从不当庭争辩。经常在皇上空闲时,和汲黯一起请求单独奏事,由汲黯先讲,公孙弘补充,皇上总是非常欣赏,所提的建议都被听取,由此日益亲贵。
公孙弘曾经和公卿们约定一起向皇上奏事,而到了皇上跟前呢,总是违背之前跟他们约定的意见,而顺着皇上的意思说。汲黯当着皇上的面诘问他:“齐人多欺诈而不实在,你开始跟我们商量好一起跟皇上上奏的意见,到现场又改,这是对皇上不忠!”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说:“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皇上赞同公孙弘评价自己的话。尽管左右幸臣诋毁公孙弘,皇上反而对他更加优待。
【学以致用】
01, 这一段有意思,值得引用原文翻译,好好看看
02,看东西,看文章,最好还是了解这个事件的全貌,比如背景,比如前一句,后一句,然后再来看待这个事件,这段话,这样才能理解真正的含义
为什么从宋代以后,学《论语》的人,把《论语》学残废了呢, 就是因为有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经过他的摘抄,注释, 然后,后面的人就专注学一句一句的《论语》名句,学的辛苦,学到坑里面去了。 这就像考试时候,抄旁边女同学的英语答案,空了一个答案不知道,后面全抄错。
03,公孙弘的八条,产生的条件在于,西汉严刑峻法的时代开始了。 法律越严越细,犯法的人越多。 这个是很考验法律制定者与执行者的能力的
04,公孙弘的建议,非常有价值,也是切中时弊的大道理,汉武帝是看到了这里面的价值,然后将他擢升为第一名。但是,汉武帝的作为,并没有体现这八条思想,可见这知行合一之难
05,华老师认为这是儒家的态度。我最近学习《黄帝内经》的观点之后,觉得他可能属于外儒内道
这就是天人感应,合于阴阳的上古真人的哲学观点。 《道德经》里面有这个意思,但道家的起源在于伏羲的时代,这个在《黄帝内经》里面有体现
汉武帝是被儒家老师引导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养浩然正气的,而这里是道家的哲学
因此,汉武帝觉得他讲的很好,很有道理,觉得国家有需要,他也是人才,相关的角度都照顾到了, 但是呢,汉武帝执行上来看,意识认可,心不认可
心神不匹配,或许只有文帝,景帝这种道家传统的才能执行
06,如同公孙弘所讲的,建议是“正学以言”还是“曲学阿世”,关键还在于领导——汉武帝。汉武帝正,则天下皆正,汉武帝不正,则天下不正
我们股权领域有句话:
正人用邪法,邪法也正
邪人用正法,正法也邪
所以,关键在于领导人的发心在哪,正与不正
有的时候,有人像我咨询股权激励,还没有合作之前,就想着怎么来套路合伙人。 这一看就发心不正,就算学了股权激励也基本上用不出效果来。遇到这种人怎么办,门票都不想开放给他,爱找谁找谁。
用中医的理论来讲,有的人邪的很,越治越消耗你的元气, 而有些病人一调整,对方就能变得很好,还能增加你的名声,能量
07,公孙弘的处世哲学值得好好看看。 伴君如伴虎,在这里上班,荣华富贵与脑袋搬家有可能就在一瞬之间。没有一点智慧是不行的
他给武帝建议,但把拍板权给到武帝,武帝选择什么,他就站在武帝的立场
这里面有个区别
他的观点先是从大格局出发,从国家、社稷、公司层面出发,第二层就是为老板个人,武帝角度出发
如果老板只考虑自己私人,私心的角度,他无所谓,反正整个公司都是你的,想怎么折腾都是你说了算。 这很有意思
用现在企业职场里面的一句话说的:
公司里面是什么法最重要?
不是《公司法》,也不是《劳动法》
最重要的是老板对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