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共读古典老师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今天与大家一起共读是第三章,也就是本书拆解的第二个主题点: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01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来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多数人对自己的现状是不够满意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横跨着巨大的鸿沟,这些鸿沟就是我们的成长空洞 ,也是我们各种各样的需求和欲望。这些空洞促使自己不断地努力前进,但不可避免地也会使自己感到焦虑和痛苦。
而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发现空洞,填补空洞的过程。
在填补空洞中,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见效快,疗效好,而且没有痛苦。于是很多人都选择了这种方法。
空虚寂寞时,就去买买买,消费总是能够带来快乐。
我做这份工作,大都会赞赏我羡慕我,那我就去做。
现在的我急需赚钱,孩子的生日会我就不参加了。
不可否认,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填补空洞,但是只能短暂的填补,而很快他们又会产生更大的空洞。
被物质填满的空洞,很快又会产生新的需求和欲望,而这些又需要更多的物质来填满。
追求他人的评价而填补的空洞,他们的一生都在努力寻求别人的满意。活了一辈子,活成了其他人的木偶。
你说孩子的生日会来填补的空洞,实际上给家庭挖了一个更深的洞。而这个洞一辈子都填不回来了。
02
在填补空洞中,还有第二种方法。它见效不快,而且总是以痛苦开头,但坚持下去,却能带来长久的宁静与内心强大,那就是——坚持做自己,做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事。
电影《无问西东》就讲了这样的四个故事。
吴岭澜在理科大热的情形下,追随内心,从事文科。在时刻可能被敌军飞机轰炸而死的危险中,依然保持泰山压于顶亦能从容不迫的淡定。
沈光耀身为富贵人家的独生子,当他看见人民因敌军轰炸而受苦受难,便毅然当兵,艰苦训练,最后以身殉国。
陈鹏始终把爱情放在理想的前面。不管王敏佳如何模样,都用心呵护,精心照顾。
张果果身处尔虞我诈的职场,被人算计却选择不伤害别人。明知四胞胎家人可能会无尽地索取,却依然选择无私地付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持从一而终的善良。
行走于人世间,我们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或敌意。可以说,我们时时刻刻都面临着考验:到底是随波逐流,还是追随本心?
随波逐流会让你生活顺利,一路上处处有鲜花掌声。但是当你回首往事,很可能发现自己带着光环和别人的羡慕活了一辈子,却还是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追随本心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但是坚持下去,最终你会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幸福。
朋友,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03
那我们如何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呢。
其实这个问题问出来就错了,因为自己内心想要的,不是找到的,而是“生长”出来的。
第一步:体验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体验过。
在这里,我说说当初我为什么从管理学本科跨考心理学研究生吧。
上大学时,我发现身边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父母批评指责打压孩子,孩子怨恨父母——我就是如此。
同时我又了解到,有一个同学曾通过一位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改善了他们的家庭关系——由剑拔弩张的状态,渐渐变得其乐融融,温馨无比,而他最终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心理学的神奇力量,从而产生了进一步探索的想法。
因此,在体验阶段,我们应该“走出去”,多看书多看电影,多接触这个世界,多聆听每个人不同的故事。只有见过体验过,才能拥有机会。
第二步:确认
确认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因为我们需要面对真实的自己。
在确认“心理学”的阶段,我看书、听网课、接受了心理咨询,与心理学进一步接触。
在这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心理学就是我想要的,我想一辈子从事与心理学有关的工作。所以我选择了心理学考研。
但是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因为心理学的就业前景并理想,很多心理咨询师都收入微薄。偏偏我的本科管理学又很有“钱途”,我的很多老师都在企业里面当顾问,过着优越的生活。
在选择的档口,我犹豫万分,但是内心总有一个声音跟我说:“不选心理学,我会后悔一辈子。”
最终我选择心理学,只因内心真正热爱。
第三步:主张。
你敢向世界主张你的与众不同吗?又或者当与众不同成为一种潮流,应该主张自己的平凡吗?
虽然我的内心坚定地选择了心理学,但是,和父母开口前,我还是犹豫了很久。
父母一直希望我尽快回到他们身边,过上体面、安稳的生活。当时的我已经和父母关系和解,我也希望能满足父母的期待,不让他们担心。而选择了心理学,则意味着极高的不确定性。
果然,当我最初主张时,父母是反对的。但是,当我一如既往地坚持,用心地考研,并且最终考上时,父母也就没有反对了。
于是现在的我从事着我喜欢的心理学,每天充实幸福。
午夜梦回时,听听自己的心声吧,只有那里,才有你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