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天开始高老师开始分享《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的第三章《阅读,点亮人生》,每天听完分享更加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可以照亮你的人生之路。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不阅读的心灵是贫瘠之地。只有阅读,才让你的精神世界丰盈起来,才让你有教养,气度不凡,知书才能明理。
前段时间读了一篇文章《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教书,一群不读书的父母在拼命育儿》,题目很吸人眼球,内容也很惊人,但是不能以偏概全。不过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种现象。教师本是一个很执着的读书群体。然而在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的戕害下,不少教师变得眼中只有分数、只有成绩,而对于生命中的阅读却逐渐淡化了。
读书,能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教师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读书是教师最好的备课,最生动的教材,最崇高的职业素养,最美丽的人生习惯,最发自内心的精神需要,更是教育最靓丽的一道风景。老师是带着他全部的阅读史来授课的。不读书,照本宣科,简单地灌输生硬的知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何来高效的课堂?一个爱读书的老师,一定有他特有的课堂魅力,丰富的知识积淀,汲取内化,纳百家之长,生动的教学方法、灵动的教学语言,独有的课堂技巧与课堂智慧,吸引着学生积极努力地参与课堂活动,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一个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爱好者;一个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对书有着独特情感的读书人。
老师是这样,家长也一样。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孩子的很多知识已经超过了家长,家长不积极的阅读,就更不可能与时俱进,怎能更好地引领孩子呢?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有书香父母才会有书香子女和书香家庭。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家长拿起书的时候,对孩子是最好的引领,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越早越好。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都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在应试制度的比拼中,阅读这个非功利因素的投资却往往能带来功利性的收获。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往往会思维开阔,成绩优秀。反之,一个不喜欢阅读,局限于为学习而学习的孩子,却往往事与愿违,难以在学习上大有突破。在素质教育成为趋势,而应试教育仍然占主导机制的前提下,处于两难选择的家长如果抓住孩子的阅读,就会实现双赢。
专家调查研究后发现,凡是学习状态好,学习成绩稳步上升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从小养成读书习惯,且有一定的阅读量。凡是学习不在状态,学习成绩不断滑坡,且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孩子,不用问,他们的阅读处在薄弱环节,其中有个别孩子也喜欢读书,但他们读的一定是格调不高的书,从小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很多小学阶段的家长会对阅读效果产生疑惑:“为什么孩子读了不少书,成绩提高却不明显?”这是因为,读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小学还不明显,到了初中,尤其是到了高中优势就更明显了。
读书就像吃饭,你不可能清清楚楚记得每顿饭吃了什么,但每一顿饭的营养都已经化作你的血肉渗入到你的身体中去了;同样,你读的每本书也许也记不住,但你并没有白读,因为每一本书的内容都已经化作你的精神营养融入到你的灵魂中了!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读书和不读书,过得是不一样的人生。因为读书,可以点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