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4
本周五我们一起学习了关于常瑞芳教授关于中医方面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中医在我国的历史上源远流长,神农尝百草是最早的中医故事,也被看作是中医的开始。中医的发展历史从原始社会开始,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基本框架,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总结才形成了我们现在庞大的中医药体系。孙思邈、李时珍也是我们熟知的中医名人,他们为中医做出的贡献也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
那么什么是中医?中医包括什么?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产生民族自豪感,由此,常教授提出以下目标:
1、了解粗浅的中医药思想与知识,包括“治未病”、“大医精诚”思想,常见的中医药及其医疗器械与方法、作用,感受中医的特点。
2、体验与感受到祖国传统医学的神奇与伟大、产生民族自豪感;对中医药文化产生一定的好奇与兴趣,在幼儿小心田埋下中医药的种子。
3、在中医药思想的指导下能形成较好的生活习惯与强健的体制,并学会简单易行是自我保健。
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中医并不是和其他主题相分离的,比如,种植中药的过程中,孩子们仍然需要在种植区的去活动一样,但是需要知道什么植物可以成为中药,为什么可以成为中药,他有什么具体的功效。因此,在之前种植的相关经验上,去了解中药的生长,知道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入药部位;角色区,在小医院的基础上,增加中医的部分,中西医的目标是一致的,但诊疗的方法不同,具体有什么不同,就需要我们在科学活动、信息区进行介绍和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中医的神奇和伟大,由此产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