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去私欲,致良知,依良知而行。无我、利他、致良知。
今天学习《传习录》三十三【薛侃录】。
“学而时习之”中的“学”是学习如何去人欲、存天理,不是学外面的知识。如果只注重学习外面的知识,那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只是成为炫耀、满足一己之欲。
如果我们真正领悟了“学”是去私欲、存天理,就能正诸先觉、考诸古训,先觉者即为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之人。自然会在“审问、慎思、明辨、省察、克治”上下功夫。所有种种归纳起来不过是一件事,去除私欲,存养本心天理。“效法天理”是存天理其中的一件事而已。
“实习”如坐如尸,不是专门练习端坐,而是在端坐时锻炼自己的心。“立如斋”,不是专门的练习肃立,而是肃立是锻炼自己的心。“学而时习之”不是学习外面的知识,而是时时去私欲,存天理,恢复良知之心。
“不亦说乎”的“说”指义理之说我心。即一个人能够做到存天理集义时,内心自然流露出喜悦之心。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在做修身三宝中的全身运动以及冥想时,脸上会不自觉露出笑容,我还纳闷,这是怎么了。原来是私欲在祛除,多了几分喜悦。
先生说:“学而时习之”中的“学”即去私欲、存天理;“习”是磨我们的心,时时致良知;“说”指去私欲、存天理之后内心自然而然内心喜悦的一种状态。当我们内心光明时,内心喜悦自然而发。
国英问先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以贯之”的功夫。
先生说孔子所说的“一贯”是 看到曾子某一时刻没有掌握为学的要领功夫才告诉他的,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要回到当时的场景,就事即发。
为学之人真的能在“忠恕”上下功夫,就是“一以贯之”。“一”如同树根,“贯”如同树叶。没有根,就不会有枝叶。
我们要做到不要在文字文义上辩论,而是要结合当时情况,加深理解,用于实事践行。在心上下功夫内求。
悟:
1.我跪下来忏悔,默念属于自己的心灵之语。此刻我为自己敞开心门,点亮心灯,我对自己说:“亲爱的,此刻只有你自己。由于我的任性,没有学会爱惜你,保护好你,给你带来太多的伤害,以至于很多时候让我带病修行,这是对我的惩罚,让我来赎罪。接下来的日子,我会好好爱惜自己,保护好自己。”。
2.与他人的关系实际上是自我相处的关系,与自己相处融洽了,与他人相处自然和谐。
3.礼贤下士,善于处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所以最宽广的是我们的胸怀:海纳百川,既容得下波涛汹涌势不可挡之势,又有把波涛化解为心如止水的心境。
接纳是一种胸怀,如何化解“矛盾”,把奔腾的狂浪化解为温润如玉,至柔至善,如同潺潺流水般善于流往低洼处是一种能力。
4.与另一半和谐相处,收获完美爱情,不仅家庭和谐,整个民族、整个社会将会是一片安宁祥和。
5.看着镜中的自己,送上一个微笑。对自己说:“亲爱的,对不起,谢谢你一直以来的包容,我爱你。你值得一切拥有。”
读家书,听点评责善分享感悟
读言敏家书。言敏是我们家的甜甜圈,活泼可爱,又不失风度。为我们带来无限欢乐,同时又看到了后生可畏的力量。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言敏与老人相处极其和谐。百事孝为先,言敏通情达理,与人为善。为我们19组全体兄弟姐妹们做出孝的榜样。
言敏妹妹,好样的,你为哥哥姐姐们做出表率,我们理应向你致敬,向你学习。在此献上我对你深深的敬意。
听苏雪老师点评责善。跟随苏老师的声音再次重温昨日功课,加深理解。其中感触最深的是一个人能力的小不影响他胸怀格局的宽广与否。如同苏老师所说,只要方向对了,再远的距离也能达到,因为我们的心随时随处都可以抵达世界、宇宙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