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议题:
新生命的降临带来的除了幸福喜悦,还有数不尽的种种挑战。孩子身体上的疾病、心理健康问题、教育问题等等,都在育儿的路上等待着(将)为人父母的我们去面对、去攻克。
请大家就育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可预见的各种问题展开探讨,可从婴幼儿常见病(如湿疹、热疹等各种皮肤病,感冒、发烧等)的病因、防治、护理等角度展开,也欢迎分享其他孩子们可能出现的状况或问题。
育儿除了需要爱,还需要大智慧。期待大家的精彩分享。
说起育儿,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热情永远不会减退的话题。
特别是女生朋友们,我们一起陪伴着孩子慢慢长大,一起踩过坑,一起流过泪。经历了重重挑战。说起育儿,我们天生就是战友,是懂得理解与欣赏的朋友。
看到念念独自带娃,我也想起了初为人母的那一幅幅难忘的画面。其中有一些经历让人尤其难忘。
小心翼翼,充满期待地孕育着新生命,无比期待的孩子的降临。随着孩子第一声响亮的哭声,他就这样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对于生活的改变,身份的转变,我们还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所以会依赖于长辈的经验。希望他们能够帮助我们。但是却失望地发现他们的经验不但不能帮助我们,而且还会让我们苦恼,为我们添乱。我们之间是老观念与新思想的抗衡。
第一个是尿布问题。儿子出生时,育儿产品丰富多样,简单方便。婆婆还是采用传统的方法,她用户旧衣服自制尿布,说这样更卫生,更柔软。她不让我们给儿子使用纸尿裤,说纸尿裤对婴儿的皮肤不好,容易过敏。
我们按照这个方法使用了一周左右。发现了一个问题,刚出生的每一天孩子就会不停地换尿布,换了之后还有及时去清洗、消毒、晾晒。儿子出生在寒冷的冬季,不谈费工夫,就是尿布的清洗与晾晒就是一个问题。我们觉得使用一次性的纸尿裤更卫生,更方便。然后我们就尝试着没有用了,儿子睡眠安稳多了,我们也省事。婆婆发现我们没有按照她的方法去做,觉得不开心。
第二问题是晚上睡觉用包片包孩子。婆说晚上儿子睡觉的时候,要用棉布把身体包起来,一层又一层就像包粽子似的,还要用绳子绑起来。说是这样会让孩子就是长得更挺拔,不会弯腰驼背。
我们试了两周之后,发现儿子被包起来放在床上睡觉时经常哭闹。我把他抱在怀里,他才会睡觉。带着这个疑问,我问了我的哥哥,他们的孩子比我们孩子大不了多少。他说他们的孩子没有包过,直接穿一件秋衣放在被子里面睡觉,晚上睡得很安稳。我们把儿子绑得紧紧的,又盖着厚厚的被子,他觉得很热,就会觉得很难受。
后来我看了《卡尔威特教育全书》,才了解到:出于种种考虑,不少人将新生儿裹成蜡烛包,但这会对孩子造成不小的伤害。渴望活动是婴儿的天性,常表现为自发性的四肢活动。一旦这种运动受到限制,婴儿的大脑神经就会发育迟缓,进而导致婴儿智能及感官等发育落后。因此建议孩子的父母满足婴儿自由活动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经常给婴儿做被动操,增加孩子的活动量,以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
我才发现儿子晚上哭闹的原因。孩子是需要自由的,我们把它捆绑起来,他没办法动弹,严重地危害了他的身体、心理健康,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发育。
虽然我们只把儿子包了半个月左右,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心里还是很愧疚。孩子那么小,他不会说话,只会哭闹。我们并不懂他的意思,还愚蠢地强行捆绑着他。我真后悔,备孕之前怎么没有提前学习相关知识呢?
第三问题是产后护理问题。我当时是剖腹产,婆婆还是按照老传统,让我吃米酒鸡蛋,还加胡椒粉。我们在网上查到剖腹产不能喝米酒,不利于伤口的恢复。我就坚持没有喝米酒。
终于出了月子。我还在家里休产假,可以自己带孩子,婆婆征求我们的意见是否需要她过来帮我们做饭。我们的育儿观念、生活习惯都不同。我不会隐藏真实的情绪,虚伪地讨好别人。我不想为了维持关系,按照老一辈的方法来带孩子,因为受罪的还是孩子。我不忍心儿子受到任何伤害。我必须强大起来,保护儿子,做一个合格的妈妈。
我就说我自己一个人在家可以带孩子,做家务。儿子也很配合,很乖,很少哭闹。吃得好,睡得香。让我心中充满了浓浓的爱与满满的成就感。
我上班之后,儿子要送到婆婆家。在这期间,儿子总是哭闹着不要离开我。我们的育儿观念也不同。比如,婆婆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说话早,走路早,不像我们家的孩子。儿子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可以准确地感知到大人的情绪,渐渐地变得敏感易怒。
我喜欢情不自禁地当面夸奖儿子,婆婆说不能当面夸奖孩子,孩子越夸越堕落。但是我觉得儿子特别享受被夸奖,他在我的鼓励之下,蹒跚地奔向我的怀里;他在我的微笑之中,由不会说话,到可以说出长长的句子;他在我的肯定之下,变成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后来,我尽量每天都带着儿子,带着儿子一起上班。他还是那么乖巧,那么配合。让我既可以工作,又可以陪着他。我到哪,他到哪,儿子从来没有离开过我。
现在,儿子快到了青春期,他还是与我们无话不说,亲密无比。育儿,我还在不断地探索。我不会因循守旧,也不会盲目模仿,争取在不断实践中,找到适合儿子成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