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就是输出,这输出需要脑力的沉思与运作,这输出需要海量读书与毅力的坚持不懈。浩如烟海历史长河中高明的作家那么熠熠生辉,他们如星辰一般久久明亮。曹雪芹、屈原、李白、杜甫......哪一位不是饱读诗书,思想深邃。
今天,不知道可以写什么?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我知道是自己读书太少,我晓得是自己思考问题的深度太浅。
面对书架上那么多没有读完的书 ,看着自己从床头拿到沙发,又从沙发拿到餐桌上的《教师教学用书》我深感惭愧 :我就好像一只蚂蚁,捡到一块巨大的奶酪,欣喜异常,然而左搬搬不动,右移移不了,只能发呆、生闷气……
输出文字需要输入阅读与思考,需要在阅读时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我最近没有阅读,是深度阅读那种,不是浏览微信朋友圈的那种浅阅读。
语言也是输出,这输出同样需要知识的积累和相应的方式、方法。
突然想起,今天下午一个孩子写童话时居然写成《我的小白兔》这样的记叙文了。我当时告诉他:童话就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文字,她充满幻想、想象与夸张,运用这样手法创作出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文学,这输出真是太糟,小小的她根本无法理解!我又换了一种方式告诉她:在你的童话里,筷子可以和大象成为朋友,老虎可以和一支玫瑰聊天,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说话,所有的东西都活了!说到这里时,我看到她的眼神里充满了灵性.....
这样的输出似乎不错。
输出得方式太多,习作、说话、唱歌、舞蹈、绘画、穿衣打扮哪一样不是在输出?
输入的资源和方式也太多太多,深度阅读,多想、想透多么必要且正确。
对于路边的风景的留恋;对于一次偶遇的感想;对于生活的欣喜或者悲怆的宣泄......哎,如何可以感受完,无边无际的世界,纷繁复杂的感受......
正如村上春树说,我们不如向内看,看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悲哀与无奈,狂放与不足。而阅读与思考可以让我们浮躁的心做到向内看,不自卑也不不嚣张,冷静而平和地接受自己,面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