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672,尽心章13-27-2》
【"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今天是戊戌年丁巳月癸丑日,四月初八,2018年5月21日星期一。
上一节,孟子以饥渴的人为饥渴所害,使得口腹不知正味为喻,指出人心同样会受到这样的损害。
对人心而言,贫贱就是饥渴,富贵就是口腹。
富贵本来是有正当的理念和正当获取的方法,人却常为贫贱的压力所迫,丢掉了正理正法。俗话所说的:"富贵险中求",就是一种侥幸心理,就是饥渴之于饮食的畸形欲望,就是失衡的人生天平。我们都知道身心失衡会生病,就应当理解富贵失衡必害身。富有道,贵有理,犹如食有正,饮有味,必由平正踏实而后为天爵、为安宅。平正踏实就是大道的特征,就是孔子所说的:"谁能出而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的斯道,这个道就是天地大道,就是孔孟之道,就是平常之道,就是生命之道,就是圣贤之道,就是仁义之道。
整部《论语》,《孟子》十四卷,讲的都是仁义礼智四德,对应着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以此四端之心,扩而充之,就是托举富贵的精神底蕴,舍此而求于险躁则不能不使身心家国受害。
这一节,孟子指示人们,把视域放大、坚持方向的方法论,可以获得"不及人,不为忧矣"的效果,一时赶不上别人,也不必为此忧虑。"扎硬寨,打死仗",任你千变万化,我自岿然立于不败之地。瞎折腾的折腾死了,活着的就是王者。
怎么做呢?
张居正先生讲解说,"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这一句由两层含义组成,第一层含义指出贫贱是人心的饥渴,第二层含义指出不受其害的要诀在于以道御情,以理制欲。
具体来讲,遇到贫穷的大运流年,就过一段穷日子,安于处约,紧巴就想着紧巴的过法,不做无谓的贪慕利禄的非份之想和虚妄之事,而是去做致富的规划和蓝图,为欲富之图;遇到卑贱的地位处境,就过一段苦日子,不做无谓的沾光出名的侥幸之事和非常之想而是去做高贵的计划和方案,为欲贵之计。
这样做人,体现出此人识见高明,超然于流俗之外;持守坚定,挺然于豪杰之中。
这样做人,就算立下圣贤之志也不难实现,更何况只是一时赶不上别人,有何可忧虑的呢?
富贵时得意忘形的人和贫贱时丧失志气的人,都是自己丧失了理义之心,而甘为人下。
为什么说这是自己甘为人下呢?孟子说过这个原理:"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仁义礼智是人的四德,彼此相因相成,如果择术而不处于仁,就会一天天的被物欲遮蔽了智慧,智慧都丢掉了,就不可能再懂得礼义为何物,导致动必越礼,行必乖义,又成为一个无礼无义的人。四德都丢掉了,就是人道已丧,自己把自己置于卑贱之地,而天下只要是有德有力的人,都可以来使唤他,所以称这种人为人役。
要成功,就要把仁义礼智信都想透想明白,就要警惕自丧其理义之心,对此,学者要深以为戒。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尽心篇》南怀瑾讲述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