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是如何让我们陷入贫穷与忙碌

最近看了穆来纳森与沙菲尔写的《稀缺》,提出“资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态”。

作者认为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同时稀缺能俘获大脑,让人注意力过度集中,导致心智负荷过重,更加容易冲动,拖延,做短视不利的决策。从而让我们陷入更大的经济困境,杂乱的忙碌中。

以下告诫的观点,值得我们警醒。

带宽的负担

带宽即心智的容量,包括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

很多孩子一到周末,都是玩上一天再说,总喜欢拖到周日才开始写作业,孩子认为时间还早,可到了周日家长一再催促,才想起还没完成作业,才匆忙提笔。

而周末的作业相对平时要多些,但在时间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很多孩子的作业字不是写得很潦草,就是没完成。而最终导致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管窥的心态

意思是专注眼前的问题,而忽视长期重要的事情。

曾听过一句这样的话:雨伞是为了遮挡自然的风雨,而保险是为了规避人生的风雨。

近几年,很多不到花甲之年或意外,或疾病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而留给最亲的人是最无尽的哀思,还有就是更大的经济压力。比如很多家庭因病致贫。

据这些年的统计,每分钟近20人死亡,其中18-19人死于疾病,1-2人死于意外,而商业保险渗透率不到6%。

正如书中写道 :问农民为什么不买保险时,回答总是买不起,然而因为买不起保险,反而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保险就是因为管窥而被忽视,他们认为养家都成问题,但是意外谁也不能预料。

稀缺容易短视,专注红利,而忽视长期代价

自从花呗,信用卡的出现,很多年轻人就陷入无尽头的还钱状态。

而当经济下行时,很多人选择身兼数职,从而天天加班,却忽视自己最大的健康。

稀缺大多是个人原因造成,它需要我们规划和管理“带宽“问题,在稀缺中获得时间与金钱,从而更好专注其他工作。

但同时也掺杂复杂的社会因素,就好比房地产泡沫破灭前的虚假繁荣,将人生的贪婪无限放大,而这病态自信的心理,编织的梦境,最终社会却以最残酷的方式自我清算。

正如书中最后那句话:稀缺在许多重要问题中扮演了主角,但充裕却是其根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