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创业公司乃至中型公司更容易被巨头盯上,嫁作巨头妇?
巨头拥有海量用户,也就意味着巨头的目标用户包含着其它类型的创业公司,基于用户的大体量和用户的重叠,使得巨头更容易在高层次作战。增长到一定体量的互联网公司,只要是面向C端的,最后都绕不开BAT,而面向C端的企业都对流量有着天然的渴望。这种情况下,加入巨头战队,就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就像中国好声音,很多创业者刚开始也许也有改变世界的愿望,但是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竞争,他们发现,改变世界说说可以,真要达成愿望需要多方面条件。但是加入某一战队,在导师的辅导和资源对接下,可以迅速成为某一方面的佼佼者。何乐而不为?但若是面对B端的创业公司,由于用户不直接重叠,而且BAT在运营B端的经验也不是深不可测,相反可以成长出各领域的新的巨头。
各大巨头收购优秀的创业公司,这本是企业并购重组的一个方面,A股市场里每天都会上演几出类似的大戏,只不过体量和知名度不如BAT大,受关注程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加入巨头战队,对于创业公司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尤其是针对C端市场,在大平台上做事,能够享受到更多的资源和空间,只要BAT们会保持着创新的企业文化。
对于不同类型的创业公司,是不是就只能屈居于巨头之下?很显然不是的,因为今天的巨头曾经也是个小虾米,而历史上的那些庞大身躯今天可能也进入了博物馆供人们瞻仰和唏嘘。我上面说过,今天的BAT们,主要还是以C端用户为主,涉及到B端,以及制造加工环节,都会选择外部合作者共同来开发。
也就是说,巨头们还是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耕耘和编织篱笆,不管是BAT,还是什么新美大、大疆等等吧,不同领域的领导者们都专注自己的老本行,然后找机会窥伺一下甚至挖一下对手的墙角。
尽管不同的企业的业务边界会相互交织、相互重叠,但是这些都是牵制对手、探索新业务的手法而已。阿里再怎么加大钉钉的投入,也不可能成为下一个微信,微信再怎么做微店,双十一的时候消费者还是在天猫和京东上买东西;猫狗大战不管怎么撕逼,当当仍然活的很好,还开起了线下书店。
所以,关于未来,其实我们有很多乐观的想法,因为外部环境永远发生着不断的迭代和演进。创业公司颠覆巨头的机会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在技术手段升级换代的时候、出现革命性技术的时候。技术的演进,使人类有了全新的方式去解决过去的问题。要想颠覆巨头,需要新的企业做到如下几点: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开发全新的产品——该产品很有用,能高效率解决问题——人们愿意采用,并改变了人们的行为——形成一种新的习惯。
回想一下,今天的这些巨头是不是都是因为改变了人们的行为并使人们形成新的习惯,从而真正的改变了世界?如果达不到行为和习惯上的变化,那就谈不上改变世界,更不要想成为巨头。所以,新的技术会同消费者需求的改变、社会、政治、文化的改变,以及今天的全球化的改变,都会给新的创新者带来新的机会。这就像5年前,很少人能想到今天饿了么的壮大吧?新的巨头的产生一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同样是新的技术,巨头们会不会捕杀创新者呢?
未来我无法预测,但是我们看历史长河里,巨头们在形成一定体量和吨位之后,往往变得麻木迟钝,内部对创新的追求逐步让位于财务上的回报,这种文化和考核指标的变化不会在短时间改变历史地位,但长期效果必然给创新者带来机会。历史王朝的更替、诺基亚、摩托罗拉的衰落莫不如此。正如我上面所说,未来是乐观的,没有谁能长久的兴盛下去,世界总是在相互碰撞中不断前行,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