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译文:孔子说:“听我说话而能始终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吧!”
解读:1、懒惰有两种情况:
(1)讲了之后没有动力去做,经常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没有实践的动力
(2)说的次数多了,依然能听得进去的。意思就是有些人的懒惰不是自己不愿意听,而老师说的太多遍,学生不耐烦。其实不单单是老师对学生,父母对孩子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比如说我对我女儿。其实很多道理她都明白,但就是不去做。她犯错误了,我会继续讲道理,越讲反而越听不进去。用她的话说“有些课,讲多了反而更烦。就是心灵鸡汤课”,当时我挺无语的!尤其是现在又处于叛逆期,所以当时我就马上住嘴了。希望以后能好些吧。
2、“其回也与”。也有两种意思。
(1)能够经常耐住性子听我讲话的只有颜回了。
这让我依旧想到了父母对子女。父母之所以经常唠叨我们,究其根源就是关心,是爱!父母对孩子,永远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对孩子的牵挂永远不会磨灭。父母一年年老去,对我们的爱与帮助越来越力不从心,出于“担忧”,他们只能用“唠叨”这样的方式,希望对我们能够有促进作用。而孔子之所以会反复的教诲弟子,也如同父母对子女一样的感情吧。希望能对弟子们有所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孔子的反复教诲也是对弟子的督促和新的传授。其实每个知识、每个道理反复听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就像我们学习《论语》,同样的内容,多次听樊登老师的讲解,多多少少都会发现新的内容、产生新的感悟,也能和自己近期所发生的的事情相结合,运用到实际中。从小我们就是知道,学习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反复的去做练习,结合不同的知识点去解决新的问题,更能帮助我们掌握所学知识,能做到举一反三。这些都是重复的重要性!
(2)听我讲道理并努力去实现的怕只有颜回了吧。听了不做,也跟没听没什么区别。所以听了以后必须要努力去实现。
这两种解释都说明颜回是个好学之人,拥有求学的美德。也告诉我们求学所要做的事情。
9.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译文: 孔子谈到颜渊,说:“可惜他早逝啊!我只看到他不断地前进,没有看到过他停止。”
解读:(1)这句话还是体现了孔子对颜回的赞美以及惋惜之情。
(2)人为什么会在求学的过程中停止。
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以后不能马上见到学习带来的好处或者是改变。当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瓶颈期,在没有击穿阈值之前,是看不到效果、出路的,这个时候的人往往就会对学习是否有用产生怀疑,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然后就开始犹豫、退缩、放弃。加之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的磨难、痛苦,更加快了放弃求学的脚步。
(3)颜回是一个从啦不懒惰、拥有坚定信心的人。他之所以能够坚持学习,是因为他学习的本质不是知识的功用,而是能够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的乐趣和进步,他想做一个好人、一个君子、一个仁人。
(4)大多数求知的人都非常功利,想的是学习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能够改变什么。当短时间看不到效果的时候,就会产生怀疑,就会退缩。往往这样情况下所学的知识都是粗浅的,也错过很多很好很有用的东西。
(5)只有能在求学的过程中找到那种纯粹的求知所带来的的乐趣,才能让我们退转的可能性减少。
(6)孔子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觉得很多人都不能在求学的道路上坚持住。其实我个人觉得,无论是更看重养家糊口,还是更想追求纯粹的求学求知,都是个人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即便是养家糊口当小人儒的人,只要心中依旧有那份对知识的纯粹的求知欲,能感受到求知所带来的那份乐趣,那么我相信,他依旧能有成为君子儒的机会。求学之路更重要的是那份坚持、那份感受学习所带来乐趣和进步的真心!
9.22: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译文: 孔子说:“植物有只长苗而不开花的时候吧!有开了花却不结果实的时候吧!”
解读:1、与前面夸奖颜回的话相结合,可以理解为:颜回是非常棒的一个未来的学者,但秀而不实,过早的去世了。孔子也非常惋惜!
2、苗而不秀:立志到能够坚持学下去的过程。想要成为苗的人很多。但最后是否能够开出花来,就要看谁能坚持下去。这是一个筛选的过程。希望所有书友都能坚持学下去。
3、秀而不实:坚持一段时间,是否能结成一个硕果,这个过程更难。因为一个人求学从立志到最后结成一个硕果,除了立志很重要外,坚持、机缘同样重要。这是一个求学的常态。
比如我们训练营的书友们,既然能报名开始学习论语,就证明有想要成为苗的心,那么有多少人能够每一期坚持学下去?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把论语从头到尾学扎实、能够融会贯通呢?这是一个漫长的坚持的过程!我希望大家,包括我自己在内,能坚持到结出硕果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