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顾城
大多数人都在向往海子诗里描绘的生活场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希望自己的一生可以像诗一样唯美。但是大多却事与愿违,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不幸运吗?是因为他们都生活的在苦难里吗?还是因为他们都被现实打败?
但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很多的幸福场景就在你的身边,你没有发现,也没有看见。
阅生活,阅文化,遇见生活美学。
01 生活与审美不即不离
审美与生活的不即不离,就是一种既不接近亦不疏远的关联。中国生活美学,就是强调审美与生活之间如此的关联,这里的“生活”,乃是中国人自己的“生活”;这里的“美学”,也是中国化的“美学”。
生活乃是“生”与“活”的合一,生与活有别,生只是生物性的,动植物均有生,但只有人才能活。
每个人都要“生”,皆在“活”。在汉语的语境里面,“生”初指出生、生命以及生生不息,终极则指生命力与生命精神,但根基仍是“生存”。“活”则指生命的状态,原意为活泼,最终指向了有趣味、有境界的“存在”。
就像那日阳光正好,散在院子里,有了艳阳高照,植被显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但是水池里的鱼儿似乎却无法享受这份福气,开始东游西蹿,上下游浮。
真是花开有人赏,怜鱼有人惜。只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那人手持雨伞,匆匆而来,温柔地将伞放于水池之上,鱼儿愉悦而欢快的游玩,她大大咧咧地一笑,然后又踏着Hiphop远去。
还真是有当年穆桂英挂帅时,临风闲把盏,谈笑破天门之壮阔。
这便是一日当中幸福的时刻,生活的痕迹。
02 生活美学与幸福生活
“生活美学”之所以指向了“幸福”的生活,是因为,过生活就是享有生活,并去寻求生活的幸福与幸福的生活。
幸福本身,就是一个美学问题,而非伦理问题。由古至今的中国人,皆善于从生活的各个层级当中来发现“生活之美”,去享受“生活之乐”。
就像那在外人看起来就很强壮而随性的人,她的生活之乐就是用自己强壮的胳膊,有力的手掌去打理水池里的莲花,去唤醒每一株即将死去的生命,温柔而美好,不断地享受生活,享受当下安静而有趣的事情。
这就是她的生活美学,或许在我们看来,她的生活应该是与摇滚分隔不开,但是在生活中,我看见的却是一位安静的美女子。做着似乎不符合她性格的事情,那么违和却又那么自然。
生活,就是这么有魔力,可以让你放下铿锵,放下盔甲,拾起生命里的纯真,释放真实的自己。
03 生活美学里的我们
生活在这世间,我们总是想象着可以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学会时间管理,将每一分钟都花得有意义,现实却是我们迷失在每一分钟的时间安排里,找不到自我,看不见自己前进的方向,然后沉浸在所谓的时间管理里。
真正的生活是什么?
是我们享受着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沉浸在里面的时候,你察觉不到时间的流动,意识不到心境混乱,有的只是享受当下的每一个肢体动作,和每完成一件事情之后带给我们的喜悦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