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代小资如何“精致”的吃笋

明末清初大文人李渔的《闲情偶寄》,主要介绍如何精致的“吃喝玩乐”。

要说到小资,李渔估计是鼻祖,读他的《闲情偶寄》大约是可以窥探到清初小资们是如何“矫情”过生活的。

回归到如何优雅的吃笋…

李渔说吃蔬菜就吃一个“鲜”,这是超越肉食的味道。

而笋就匹配了这个“鲜”。

当然城市里长出来的笋再如何鲜美都是不行的。只有山林中长出来的才是优等品,配得上“笋”这个名儿。出身决定命运有没有,笋也是讲究出身门第的。

吃笋的完美方式概括为两个:

素吃,白开水煮后,蘸酱油吃。

我理解为白灼了。连香油都不能用,因为香油的香味会侵略掉笋本身的味道。

荤吃,和肥肉匹配。还只能是猪肉。鸡鸭鹅是万万不配的。

做的时候和肥肉一起同煮,快好时,把肥肉去掉,单独再煮会儿,这是荤吃的最好方法。我想大致就和现在的油焖笋一个道理了。

只是对于新鲜的笋,我好像没有品尝到李渔所描绘的“鲜”,新鲜的笋总是带着一股微微麻的感觉,莫非我吃的笋出身不如李渔吃的笋正统。

反倒是笋干,我觉得清炒还是炒肉都很好吃。特别是嫩嫩的笋尖晒成的笋干,泡发后切成段,用辣椒爆炒,吃起来爽口下饭。若是配着香醇的腊肉一起炖煮,笋干吸收了腊肉沥出来油,柔和在一起,也别有一番滋味。

只是我这种吃法,在李渔先生眼里就是暴殄天物了,把笋的“鲜”糟蹋全无,估计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乡野村夫饱腹之举,不能登大雅之堂。也谈不上品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落了半月有余的雨,终于放晴。雨过天青,这青不是霁青。两者虽然都指雨后的晴空,但霁青是凝冻的深蓝,叫人看上一眼就要跌...
    _小瓷_阅读 973评论 1 0
  • 据说,在春笋最旺的时节,杭州人一天就能吃掉50吨笋。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只用了两句话概括了食笋的诀窍:‘菜中之笋与...
    野趣派阅读 618评论 0 0
  • 收拾冰箱,翻出一包干菜,是大前年从小妹家拿回来的笋干。 “时间太长了,也没人吃,扔了吧。”爱人说。 “也没坏,都是...
    铅笔芒种阅读 386评论 0 0
  • 笋,竹萌也。 惊雷一响,春笋便从土里冒出尖来,再经春雨润泽,水灵灵脆生生。此时的江南人家必然是要抓紧时机,好好吃上...
    企鹅吃喝指南阅读 1,231评论 2 6
  • “笋,竹胎也。”说起食笋的历史,大概可回溯到诗经时代。《大雅·韩奕》曰:“其殽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
    张曙波阅读 1,085评论 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