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与青春期孩子相处之看到并肯定的孩子的闪光点,以及他们的每一点努力和进步。发自内心的对他欣赏(不光学习上,包括形象上、人际交往和行为习惯等)。
被看见和被需要
毋庸置疑,大多数家长是爱孩子的。我们想把最好的给孩子,但却容易忽视如何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
也许你会说:“我现在对他严厉些,等他长大了就会懂得我的爱,我小时候也是这样被父母教育大的。”
或者你会说:“我辛辛苦苦把孩子抚养大,儿子听老子不是天经地义的吗?难道还要我顺着他吗?”
话虽没有错,但是请不要忘了,人只有感受到被爱,才会懂得去爱。如果父母的爱让孩子感受不到,那么就错过了让孩子成功理解爱的最佳时机。孩子可能会往你所希望的相反方向发展。
青春期并不只是荷尔蒙和多巴胺刺激下让孩子行为鲁莽的时期。
据发展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恰恰因为人格的独立性发展,他们有极强的被认可感。
他们会敏感的捕捉父母对他一言一行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他们不仅在试探行为的边界,更是在寻找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被看见和被需要,是两个最基本的青春期孩子的情感诉求,这会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亲密关系和幸福感。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说:“妈妈,看我。”如果你对孩子的表现给予关注,孩子会表现得很开心。
孩子长大后,特别是青春期,他寻求关注的心理特点并没有改变,只是变化了一个形式。
他们不屑于像孩童时代一样,天天跟在父母后头寻求关注,而是会默默的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判断父母的喜好,去验证自己在家庭中和父母心目中的地位。
你有没有发现,他们会特别好奇大人的讨论话题是否与自己有关,竖起耳朵打听你们在说什么。虽然他自己的隐私不让大人“侵犯”,但却非常在意和愿意参与到大人的生活中来。
这时候,我们要满足孩子“被看见”的需求,看见孩子的变化,肯定他的努力和进步。
千万不要以为一切理所应当而忽视或错过表扬孩子的机会。
比如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提高,你要看见孩子所做努力的细节,并把这些努力的过程和提高的结果正向联系起来。
你可以对他说:“孩子,这次期末语文进步很大,我知道语文对你来说有点难,特别是作文需要花很多时间阅读和练习写作技巧,但你这学期养成了很好的阅读习惯,看书比以前细致多了,这很好。继续坚持下去,以后语文学习会越来越轻松的。”
孩子感觉到你对他所作努力的认可,下次会更卖力的表现。
比如孩子交到了一个新朋友,你要看见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同伴间相互学习带来的正面力量。
你可以对他说:“孩子,几天时间就交到了一个好朋友,看你们在一起玩的好开心,我真羡慕你们的友谊。你是怎么做到的?”孩子可能会兴奋地描述他和同伴的友谊是如何建立的。这时候你可以接着说:“哇,没想到他踢球踢的这么棒。那你可要好好珍惜你们一起踢球的时间,好好向他请教一下进球的诀窍。”
孩子看到你为他感到高兴,也会更加乐意与你分享他的生活。
此外,“被需要”同样至关重要。
很多父母习惯性的把所有事情大包大揽,只要孩子专心学习。孩子会觉得自己存在的意义只有学习,他在家庭中的价值感会缺失。
父母偶尔的示弱,让孩子参与更多的家庭责任中,他会获得更大的认同和归属感,变得更加自信和负责。
同时也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弱点,都有需要别人的时候,自己可以成为温暖别人的小太阳,也可以更好的正视自己的脆弱和情感需求。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非常懂得示弱的聪明的妈妈。
有个朋友,她的儿子非常优秀,在我们经常抱怨孩子不懂事,老公不配合的时候,她却享受着儿子的主动服务,让我们羡慕不已。
请教她有什么法宝,她轻松一笑:“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我懂得主动示弱。”
平时做家务,她总会邀请儿子参与,“儿子,你豆子剥的又快又好,妈妈忙不过来了,你能帮妈妈一下吗?”
看到一些英文杂志中不懂的单词或者文学作品中的古诗词,她也总是虚心向孩子请教。
生活中,她老说自己记性不好,让孩子提醒她要记得带钥匙,记得关门,记得路线。
孩子做完了,朋友从不忘感谢和鼓励孩子:“谢谢儿子,妈妈真开心有你在妈妈身边帮忙。你真是一个小小男子汉!”
孩子感觉自己也能给家庭做贡献,在父母的认可中得到了能力的提升,越来越有责任感,自信心和同理心。
总结: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得到认可,被父母看见和被家庭需要。
看到并肯定的孩子的闪光点,以及他们的每一点努力和进步。发自内心的对他欣赏就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