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第一批00后已经开始离婚了”的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
作为同样是一名00后的我,感慨之余更多的是思考:在二十几岁的年纪里,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过好自己的人生?
北大90后CEO刘媛媛老师在她的书《精准努力》里写到:二十几岁的时候,我们困惑的问题大概有三个:
01,第一个问题,不知道自己将来干什么?
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难题,通常情况下,我门往往需要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小时候大人都喜欢问我们长大以后做什么?天真无邪的我们常常会回答:医生、警察、老师等职业。可一晃十几年过去,我们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按照自己小时候所期待的那样成长,当然这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有客观现实的缘故,也有主动人为的原因。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们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反而是越来越不清楚自己将来应该做什么了?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尽管现在的我已经参加工作,但这个问题我依然还没有想清楚,我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我将来可能不会去做某些事。
这是我们很多人的通病,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但常常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确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对我们整个人生而言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且必须要去做的事情。我们终其一生要做到的不过就是确定自己的人生定位,并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耐心。
02,第二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做自己?
在《纳瓦尔宝典》一书中有一句特别经典的话说:“在成为自己这件事情上,没有人能比得过你。”
然而,现实生活却是我们很多人并不知道怎么去做自己。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
我们自己应该是一个样的?这个问题没有谁可以回答得比我们自己更好,因为真正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只有我们自己。
《非暴力沟通》的书里讲,在与人的交往中,人起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讨好期;
第二个阶段是独立期;
第三个阶段是平衡期。
以我自己为例,因为受从小长大的环境影响,导致我养成了非常内向且缺乏主见的性格。在以前的我看来,这种性格是一种有缺陷的性格,因为大家普遍更接受的是外向型的人。
于是,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会刻意让自己变得看起来更外向。但正如“强扭的瓜不甜”,这种背离真实自己的做法常常令我苦不堪言,好在我及时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放弃了让自己变外向的想法,继续保持做一个内向的人。
当然,我这样做并不是单纯的躺平,因为我还跟自己约法三章,我会要求自己:
可以内向,但不能不勇敢;
可以内向,但不能不主动;
可以内向,但不能不突出。
就这样,我接纳了自己的内向性格,而且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我并不会觉得内向是一件坏事,因为保持内向我会发现我更能发挥出自己的内在优势。
刘媛媛老师在《精准努力》一书中依据上述划分将成长划分成了类似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听话期;
第二个阶段是挣脱期;
第三个阶段是自由期。
二十几岁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处于第二个阶段,即寻找自我的挣脱期。我们想要听从内心的声音,然而这个声音又不够明朗。
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多创造一些个人的空间,多听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遵从本心。
03,第三个问题是,不知道怎么实现自己的梦?
这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颇有关联。
明确自己要做什么的过程常常会伴随着我们的一个或多个梦想。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很多人的梦想都只是成了空想,并没有实现,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实,实现梦想的过程就一个是探寻问题答案的过程,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努力了就一定可以取得自己想要的答案。
然而,即便这个答案根本不适合,当我们为之付出努力之后,我们也是一个拥有答案的人,而不是拥有遗憾的人。
就像假如我们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写作变现。尽管你在无懈努力之后发现你可能根本没有出书的机会,但这并不代表着你就失败了,因为这依然不妨碍你成为一名公众号写手,你依然可以通过文字变现,谁说过一定要出书才能文字变现呢?
好多梦想本来就没有你想的那么凶险。 你大可以放下忧虑,放心追求。 你所要做到不过就是从尝试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接近和坚持,这样你你就一定可以。
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实现一个年轻的梦呢?
这里我想引用刘媛媛老师的一段话来结尾:
如果你想修建一座城池,就从搬一块砖开始;
如果你想挖掘一片大海,就从捡一粒沙开始;
如果你想搬动一座大山,就像愚公那样,从劈开一块石头开始。
弯下你的腰,在走一条花路之前,走你的水路、泥路、坎坷不平的土路。 别在40多岁的时候,去吃20岁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