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之成效在将来,不在当下
1 教育是教人学做人
①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智仁勇兼备的人
任凭你把这些件件学得精通,你能够成个人不成个人,还是别问题。
②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梁启超认为:
如何教人不惑?一是具备一定的常识,二是有专业知识,三是有当断即断的智慧,四是有清明的头脑。
人生在世,忧的无非是成败与得失。怎样做到不忧?客观认识自己,正视现实,积极乐观……做到了这些,便无忧。
要做到不惧,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力。培养意志力,一是心地光明,坦坦荡荡,勇往直前,二是心地良善,不被坏的欲望和习惯所牵绊。
2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在奉献与名利问题上,梁启超教育子女要“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即把握现在,努力耕耘,享受从耕耘到收获的过程,而把收获当成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3 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
梁启超认为,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生活一旦失去趣味,将毫无意义。
如何做到不厌倦?一是逃不开,就好好去做;二是从毫无趣味的事情中发现兴趣,细心去钻研。
第二章 做一个精神圆满的人
4 立志,更要养志
志既立,必养之使勿少衰
梁启超十分注意从细节上引导孩子们树立志向。在与子女的相处中,他从看什么书、吃什么饭、走什么路线、选什么专业、培养什么样的爱好等细微处入手,给孩子们提供实实在在的指引,让孩子们寻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树立各自的志向。他深信,只要用心,孩子总能从这些细节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影响,并且有些细节或许会影响孩子一生。
立志很重要,但是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立志,他还要求子女养志。所谓养志,就是要像吴王复仇一样,让人每日打其耳光,时刻提醒。做学问也一样,在确立了志向之后,要时刻嘱咐自己,时刻念叨。志向再高远,如果不去落实,那就永远是空想。梁启超认为,立志之后一定要用行动去实现志向,只有将志向与行动结合起来,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梁启超认为,立志、养志之后,还要用学问、知识来滋养志向,提升志向,不然志向就会变成一句妄语,立志之人在不久也会堕落。当一个人具备一定的知识修养之后,他的志向也会更加清晰,立志之心也会更加坚定,这对于一个人实现自己的理想是非常重要的。
5 百善勤为先
世上无论何人,勤劳是他的本分。
梁启超认为,世上无论什么人,勤劳都是他的本分,如果一个人没有勤劳地工作就得到收获,那简直就等于是在抢劫了。
6 希望、热忱、智慧与胆力
天下无中立之事,不猛进斯倒退矣。
梁启超非常推崇冒险进取精神。他认为,冒险进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梁启超在墨家冒险进取精神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养成冒险进取精神的来源。即希望、热忱、智慧、胆力。
希望是生活的原动力,代表着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它能激发人的斗志和热情,让你更加努力、热诚地进取。
每个人都能做事,然而事情做得好坏却有差别,其原因就在热忱之心。心怀热忱做事,必定专注专一,且百折不回、无所畏惧。
危难之时,能够迅速、灵活、正确地做出判断和反应,这是人的智慧所在。没有智慧,遇事就只能慌乱盲目,如同一摊烂泥。
什么是胆力?就是心气高大,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气概。拥有胆力,并非要不问缘由冲动行动,而是要在实实在在的谋划、规划的基础上,立刻行动,大胆行动,无所畏惧。
7 独处时莫无聊懒散
王明阳: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蔽,便是小人无忌惮处。
梁启超本人就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他一生著作颇丰,达1400万字,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哲学、佛学、文学等。他在1922年11月29日写给梁思顺的信中说:“你猜我一个月以来做的甚么事,我且把我的功课表写给汝看。”
第三章 督促引导,发展个性
8 挚爱,绝不溺爱
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
梁启超写给孩子们的信:你想自己改造环境,吃苦冒险,这种精神是值得夸奖的,我看见你这信非常喜欢。你们谅来都知道,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磨练出来。你看这回西域冒险旅行,我想你三哥加入,不知多少起劲,就这一件事也很可以证明你爹爹爱你们是如何的爱法了。
梁启超总是尽可能给孩子们创造优质的教育条件,男孩女孩都一样。思成、思忠、思永在国外留学,女儿思庄也在国外留学;思成身体不好,他时时写信嘱咐,同时也提醒思庄和其他孩子保重身体,以健康为重;他告诫思成要懂得节省、挫折有助于磨练意志,也时刻提醒思顺谨守寒土家风,把忧患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
所以,他对男孩女孩都是“富养”,也都是“穷养”。他给他们提供优越的教育和见世面的机会,同时又教导他们要遵从寒门家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对结婚后的思成说“婚后不能不迎养徽因之母,离开便须自立门户”,也对思庄说“自己要拿主意,不要依赖人”。这种挚爱而不溺爱的方式,使梁家子女各个自立自强、意志坚定、品德高尚。
9 尽自己的能力去做
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梁启超写给孩子们的信: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那里是那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在子女的学习过程中,梁启超不止一次告诉他们,学习贵在学到真知识,用相当努力就好,不必强求,更不能因强求而使得自己精神萎靡。
二女儿梁思庄考入大学之后的第一次考试,全班37人,她排16名。梁启超听闻不但毫不生气,还十分担心女儿因为成绩不好而伤心。“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须用相当的努力便好了。”
尽自己的力量去做,便是第一等人物。梁启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无一不是尽力而为,趣味无穷。他从不为自己没做成的事情而懊恼悔恨,也不为一些失败纠结愁闷,因为他都已经尽了力。
10 将天赋发挥到十分圆满
把各人的天赋良能,发挥到十分圆满。
摘自《欧游中之一般观察及一般感想》:《中庸》里头有句话说得最好:“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我们就借来起一个名叫“尽性主义”。这尽性主义,是要把各人的天赋良能,发挥到十分圆满。
梁启超认为,我们一面要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个性思想,一面也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双管齐下。尽性主义便由此产生。
一门三院士,满门皆才俊。这种局面的出现,与梁启超尊重孩子个性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他虽学识渊博、见解丰富,却绝不强制孩子按他的想法来走,而是用心观察掌握每个孩子的特点,根据孩子的特性为其进行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并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法,让他们人尽其才。他还十分注意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探索适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和方向。
11 不要丢掉那颗“怀疑心”
无论什么人向我说什么道理,我总要穷原竟委想过一番,求出个真知灼见。
摘自《欧游中之一般观察及一般感想》:要个性发展,必须从思想解放入手。怎样叫做思想解放呢?无论什么人向我说什么道理,我总要穷原竟委想过一番,求出个真知灼见。当运用思想时,决不许有丝毫先入为主的意见束缚自己,空洞洞如明镜照物。经此一想,觉得对我便信从,觉得不对我便反抗。
只读书而不发疑、不思考的人,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自己的创造才能,而只鞥跟在别人的见解后“啃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