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悄悄从指缝间溜走,走到了十一月的尽头。
“这题怎么做啊?”晨姑娘小声道。我看了看周围奋笔疾书的同学,也压低了声音:“我看看。”
最近的晚自习消停了不少。自蒋妈整顿过纪律后,玩花切的,扔瓶子的,扔球的,闲聊的全都隐了踪迹。吵闹的晚自习瞬间安静了不少,即便是讨论题目,也都是用气声交流,生怕吵着边上的同学。
我低头看了看题目,拿铅笔在下面写了几行思路,把试卷还了回去。晨姑娘算了算,很兴奋对后面的王同学说:“看到没有,就是这么算的!”王同学笑了笑,又拿出卷子研究那道题。
开学几个月来,王同学也是开朗了不少。一开始想找他说话,他也总是闷闷的,坐在位子上写回家作业,一整天也没见他去过哪儿。后来他越来越开朗,会找周边的同学问题目,爱笑了许多。体育课上跑步,他能追上隔了一圈的女生,在同学们的惊叹声中冲到终点。
离晚自习结束还有十分钟,我把做业记录本传给了后座的朱同学。她默契的接过本子,拿出自己的本子核对起来。
这是我们之间的一种心照不宣。初三的科目比初二多了不少,作业也总是布置地多而杂,零零散散,单单靠脑子根本记不住。即便在第一时间把作业记录下来,也总会有遗漏。于是每天要放学前,我总会和朱同学交换记录本,有时少写了一条作业,也总能看到一行墨迹未干的字记录下缺少的那一项。班里其他同学有时也会凑过来核对作业,生怕漏掉什么。
“快点写快点写,一起去把作业交掉。” 班里时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从一开始面对课间作业的消极,同学们渐渐化被动为主动,只要有时间,就会提前把第二天的课间作业写完,更有甚者在猜庄哥第二天会布置什么课间作业,提前写完,等第二天庄哥公布答案时,会有人异常兴奋,飞奔到办公室交掉作业,又心情愉悦地开始写回作。
一切都在一点点的变好,凌冽的寒冬也总会迎来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