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也许再也没有第二个撒哈拉了,也只有真正对爱它的人,它才会向你呈现它的美丽和温柔。”
"There may be no second Sahara in the world, and only those who truly love it can it show you its beauty and tenderness."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Every time I think of you, a grain of sand falls from the sky, and the Sahara has been formed since then."
三毛将一个不一样的撒哈拉呈现给了每个爱她的读者。那样一个漫天风沙,生活用水极度匮乏,日常生活用品都贵到离谱的地方,她仍然可以坚持生活下来,并发现日常生活中无穷无尽的美丽和温柔,这是三毛的坚强和对生活热爱,她能用不同的视角,发现撒哈拉不一样的美。三毛和荷西的婚礼也是在撒哈拉进行的,虽没有隆重的仪式,但却非常的感人至深。
Sanmao presents a different Sahara to every reader who loves her. Such a sky full of wind and sand, life water is extremely scarce, and daily necessities are too expensive. She can still live on and find the endless beauty and gentleness in daily life. This is San Mao’s strength and love for life. She can us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o discover the different beauty of the Sahara. The wedding of San Mao and Jose was also held in the Sahara. Although there was no grand ceremony, it was very touching.
《撒哈拉的故事》中,让我最感动的是那篇《白手起家》。三毛说曾经一次她无意间翻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里介绍了撒哈拉沙漠,她只看了一遍,就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将她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
三毛向往着沙漠,这种情怀,在她所认识的人里面,几乎被视为一个笑话。除了她的父亲鼓励之外,还有一个朋友,就是荷西。他,在三毛出发去沙漠之前,默默的收拾了行李,先去沙漠的一家公司找到了事,安定下来,只等三毛去的时候,好照顾她。
刚到撒哈拉的三毛,一切都是陌生而艰难的。荷西和她所住的小屋,起初什么都没有,第一个晚上,三毛缩在冰冷的睡袋里,荷西包裹着薄薄的毯子,只在水泥地上铺了帐篷的一块帆布,冻到天亮。三毛其实带了很多钱到沙漠来,是爸爸给的。但是荷西坚持不用,荷西要赚钱养家。
三毛和荷西结婚之前,荷西为了多赚钱,夜班也代人上,夜以继日的工作。家里没有荷西在,很多粗重的活只能三毛自己动手。“撒哈拉沙漠是这么的美丽,而这儿的生活却是要付出无比的毅力使自己适应下去啊。
三毛和荷西结婚之后,公司给了补贴和假期,他们的生活慢慢得到了改善。他们有了自己的家具,慢慢添置了很多生活用品,他们粉刷了墙壁,把沙漠中的这个家变成了沙漠里最美的“家”。
三毛用旧的汽车外胎,清洁之后,平放在席子上,里面填上一个红布坐垫,做了一个“鸟巢”一样的简易沙发。
不同的汽水瓶,三毛买下小罐的油漆,给它们厚厚的涂上印第安人似的图案和色彩。
骆驼的头骨摆放在书架上。荷西用铁皮和玻璃自己做了一盏风灯。
整个家,都是在三毛和荷西精心的布置下,一天天变得不一样。后来,家里又添置了“绿意”植物,三毛为了存钱买下录音机,走好几个月的路到离家更远的地方去买菜。
有一次,三毛路过坟边,看到一位撒哈拉威的男人正在刻石头。那些石刻的形象,在三毛眼里,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她拿了三个雕像,塞了一千块钱给这个老人,就往家里逃走。后来,那个老人追上来,多给了两只鸟塞给三毛。
那一日,三毛竟然感动的饭都没吃,她躺在地上把玩着这伟大无名氏的艺术品,内心感动的不能用字迹来形容。
三毛的家一下子也变成了沙漠的焦点,好几个通讯社的记者都来采访、拍照。他们赞扬三毛和荷西“你们把美丽的罗马造成了!”
“人,真是奇怪,没有外人来证明你,就往往看不出自己的价值。”那一阵,三毛很陶醉在这个沙地的城堡里。
三毛说:“我常常分析自己,人,生下来被分到的阶级是很难再摆脱的。我的家,对撒哈拉威人来说,没有一样东西是必要的,而我,却脱不开这个枷锁,要使四周的环境复杂得跟从前一样。”
“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其实,没有长河,烟也不是直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实,也没有瘦马,有瘦驼。
“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
本来去沙漠生活,就不是什么风花雪月的事情,更是一件艰苦的甚至不可完成的事情。而三毛倔强的女子,在沙漠里,在自己精心布置的家里,又风花雪月起来。
远离撒哈拉,我们生活在文明、物质资源丰富的时代。可我们的精神世界,可能并不如撒哈拉威人那样的自由自在。
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会欣欣向荣地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在生存,对于沙漠的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如此自然。
文明纵然让我们的物质生活变得愈加美好,可有时候,又会像是枷锁一样,牢牢的拴住我们。可人类的文明依然是一种进步,这种进步也是不能被逆转的。就像如今科技的发展一样,各种日新月异的技术,无人驾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必将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
三毛说:“在这个人为了爱情去沙漠里受苦时,我心里已经决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辈子流浪下去了。那个人,就是我现在的丈夫荷西。”
在三毛的内心深处,撒哈拉沙漠是梦中情人,而荷西,正是愿意陪伴她一起去沙漠,追寻前世乡愁的那个人。在那片沙漠,每一粒的石子,仿佛都知道珍爱,每一次的日出和日落,都是难以忘怀。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爱情美好的样子,就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