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学-评一致性在教学中的落实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和践行。可究竟践行的结果如何,相信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现象。
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是我们利用评价工具,来更好的进行教和学行为的期待。那什么是评价?或着什么是新课改要求下的评价,则是我们需要弄清楚的第一个问题。期末考试,这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评价方式,用试卷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我们也越来越感受到,随着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评价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要培养的人才是可以去迎接未来不确定性的挑战,具备5C(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辩思维、创新、沟通和合作)技能是人才培养的方向,一张试卷早已不足以评测学生的全方位素养。
但落地一线的改革一定是慢慢且扎实推进的。在大的评价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形成性的评价。师生共同制定评价量规,来指引学生平时的学习与思考。
评价量规(Rubric)是一个明确列出评价准则和等级标准的工具,用于对学生或学习成果进行量化或定性的评价。它帮助评价者根据预设的标准来准确、一致地评估学生的表现或作品,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如何制定并使用评价量规是我们做好形成性评价的第一步。
下面的例子来源于学校教学推进的现场,期待可以为落实教-学-评探索路上的同仁们提供一些思考。
书写能力的提升是学校一直以来的要求,但是如何在相关测试和期末考试中将书写能力的分数呈现出来,却一直阻力重重。以月测和期末测试为例,虽然我们知道这样不合适,但面对上级部门对教学成绩的全区排队,我们也不得不用月考的形式推动教师在课堂中对知识掌握度的把控,同时我们会根据月测和期末成绩的测试给老师们排队。(这是一个多么可耻的行为,我们在用指挥棒限制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我们在用成绩给教师的教学带上紧箍咒,但是身在体制中的我们目前无法选择,还好我们在利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进行艰难的改革。)测试中加入书写的10分,将学生的书写成绩与学业成绩结合起来考核老师,老师们非常不认同这件事儿,因为评分太带有主观性,同时老师们再三强调他们会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书写的练习,在测试中就不要加了,太影响排名。
三年前我们就想将书写的评测加入成绩之中,但是一直在与老师们的协商中没有结果,可想而知,阻力有多大。但是我们的不强调,我们指挥棒的不变化,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视力度就不够,学生的书写姿势,书写内容出来了非常遭的情况。
学校评什么,老师们就会重视什么。学校重视测试成绩,那老师们就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对于书写,只要能写上并且是正确的就行,就是教师的行动准则,可以看到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关键地位。不改就是不作为,就是对孩子们书写能力提升的不负责任。首先,在月侧中加入书写分数,三个等级:10分、5分和0分。测试前我们给老师们再次发布了书写要入学生总分的通知,而且此次一定说到做到。老师们也许也认同了书写不抓不行的现实,或者说老师们也是在学校的行动上“见锅下米”,学校的力度不强,我就反对反对,说不准一反对就成了,我想这是前些回不成功的原因。这不能怨老师,毕竟老师们是站在自己被评测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们想得确实简单了,原本认为给出了评分的三层要求,具体的量规标准,在常年的教学中,学生写得怎么叫好,会处于评价的哪个阶段,应该是心知肚明的事儿。可是没想到,成绩最后出来的时候,各学科都有很多的教师来“围攻”教务处。“书写判分太不公平了,我们学生明明写得很好,为什么就得不了10分,这非常影响我们的成绩排名,我们不同意将书写成绩加入总分来考核老师。”等等的说辞不停得传到我的耳朵里,坚持加入评测的总成绩中,这肯定不会变,但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得针对性的解决。我看了几个班的试卷,同时也留心了我们班学生的试卷,发现确实阅卷老师在整体的书写标准把控上非常的不统一,有一些书写成绩是由综合学科教师给出了,他们使用的自意识评分标准和语数外被测学科教师的评分标注有很明显的差异。
面对老师们的反馈,我组织教务处立即进行了相关解决方法的研讨。
1.抓紧时间给出书写能力的评价量规,使师生在教学和评测中有据可依。
2.阅卷教师的统一性,最好是每个学科安排一位教师统一给出书写成绩,如果涉及的学生人数众多,书写测试的评分教师最多不可超过两人。
3.书写成绩会不折不扣的加入测试总成绩,这个行为不会改变,但我们会想办法优化,这个需要所有教师清晰。
4.此次第一次加入书写测试,对于大家最后的排名,我们会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
接着就是我们的落实和执行。指向下次测试的书写评价量规现在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各学科负责人根据本学科在书写中的要求列出书写的评分要求,最后汇总成一个完整的阳光实验小学的书写评价量规。这个量规的产出过程从一个侧面可以反应教学改革落实的难度。要求发布后,各学科迟迟拿不出自己的书写要求,也许从学科负责人的角度会认为,这个不重要,或者说这个太重要不知怎么凝练。总之,这个量规一直在期末测试前才呈现了出来。
不认同,没有行动力,就开始督促,但不能代劳。学科负责人必须在这个方面起引领作用,把责任再次押给学科负责人,我给了最后的时间节点,要求教务主任严格按要求督促落实。
第一版量规呈现:
邯山区阳光实验小学语数英测评中书写分值评价标准
一、评分标准概述
在小学生的语数英考试中,书写作为重要的考核项目之一,其分值通常占据总分的一定比例。书写分值的评价标准主要围绕“笔画规范、字体结构、整洁度、正确率”等方面展开,旨在评估学生的书写能力和习惯。
二、具体评价标准
1.笔画规范(2.5分)
汉字的笔画顺序正确,无多余或遗漏的笔画。英语字母和数字的书写符合规范,无倒笔或错笔现象。
2.字体结构(2.5分)
汉字结构匀称,比例协调,无畸形或扭曲现象。英语字母和数字的书写结构稳定,间距适中,无过大或过小现象。
3.整洁度(2.5分)
卷面整洁,无涂改、乱画现象。排版合理,字迹清晰,易于辨认。
4.正确率(2.5分)
汉字、单词、句子等书写内容准确无误。数字、公式等书写无误,无计算错误。三、评价等级
根据书写评价标准分三个等级评价:优秀10分,良好5分,不合格0分。阅卷时由一名老师统一按标准定书写得分,加入试卷总分。
四、评分方法
1.每项评分标准满分为指定分数,根据实际书写情况酌情扣分。
2.若出现涂改、乱画等现象,视情节轻重扣除相应整洁度分数。
3.若出现错误内容或计算错误,扣除相应正确率分数。
以上是我校小学生语数英考试中书写分值的评价标准,通过具体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的设定,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书写能力和习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评分标准,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这应该是一个老师们非常熟悉的评分标准,各学科也充分提出了自己学科在书写中的要求。我给的第一个建议是,要改一下呈现形式,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师生都更容易来阅读。
把维度和相关的评分给的详细一点。因为学生的书写程度不可能一下子达到一个标准的要求,那么即便达不到最高的要求,学生大概处于书写评价的什么水平,最起码我们的量规可以给学生一个自测的标准。以上是我的要求,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让我们的量规可以服务于学生的成长。然而老师们思想的转变确实需要一个过程,由教到学,由教师视角向学生视角的转变其实非常难。
第二版量规呈现
从评价的视角来看还是指向了教师的阅读,同时只是给出了最优标准,我们当然想让学生都可以达到这个标准,但是现实的一线教学中,我们知道学生的能力一定是有差异的,如何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行动要求或者是行动期待,这个量规显然不行,必须再次改动。
既然在第二版中出现了评价维度和评价的最高要求,那么我们把要求再次细化不就可以了吗?将分值和维度分开,不同的分值对应不同的维度要求,这个量规的最大价值是可以发布给学生,成为学生日常书写时的自评依据,同时老师们也可以根据它完成师评。我帮助教务主任进行了维度的增加和分值的拆分,教务主任的视角在被我推着一步步从教师的阅卷视角转入学生的自测视角。
第三版量规呈现:
在第三版中干脆没有了具体的要求。这反映在思维转变过程中一个怎样的现象?在我的逼迫下,大家不愿意改,也许更有可能是大家不知道应该如何立足学生的视角改。还有一种可能是,老师认为具体的评价维度不需要给出,学生们应该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力的一种想当然的评价。这显然不行!
那么这个时候,我的角色必须是一个赋能者和支持者。因为在轮番的改动中,教师已经没有了耐心,从最开始我没有给出具体的要求,感觉有些内容需要教师去经历痛的改变,痛到一定程度,变才有可能发生。我给了一个去年获得国家级一等奖的课例中的评价量规,提醒老师在改动的过程中应该像此量规一样,呈现不同的维度标准,使学生的每一个层级行为都可以被评测。
一天的酝酿之后,最后的评价量规终于出现。
学生的视角有了,不同的维度清晰可评判,让学生在对自己的书写水平认定时都可以有据可依。
当然以上的呈现过程,是我和教务处主任间就量规形成的一个交流。在平时的教学中,评价量规的生成一定是师生共同研讨的结果,用量规来约束彼此的行为,同时也给具体的行动给出目标。
从教走向学的路会有多难,教师思想的转变需要多么大的支持,但凡在实践中尝试过的人相信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坚持做难而正确事儿,应该成为我们教育改革推动者的行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