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7
今天继续阅读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伤人》第二章中的文章《溺爱=过度地阻碍》,内容随想如下:
溺爱是过度的,溺爱是强加,溺爱是温柔的陷阱。从网络社会新闻中,经常看到,因为父母对孩子无节制地溺爱,使孩子产生的可怕疯狂的行为,让人不寒而栗。而宠爱孩子的父母与孩子成为了生死敌人,被冠以不孝子,被谴责为“狼心狗肺”。而这种恨意是什么时候结下的呢?我们不由得去反思,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当中所做的行为是否恰切。
(1)吃苦,是孩子成长的必由之路
书中的场景,我们经常会碰到,当孩子需要做某事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各种担心,或是不由自主地帮助他们去完成。这个过程中,我们其实是不信任孩子,阻止了他自我探索、自我成长的过程。就像案例中的孩子,在他自己独立去拿球的过程中,或许会摔跤,甚至会跌伤,即使产生挫折感,但是他会切实地体会到自己身体和心灵的力量,也会让她产生一种信念,尽管我受了挫折,但我还是靠自己实现了目标。所以孩子需要直面困难和挫折,而我们的帮助只会让孩子愤怒,感受到自己的弱小,甚至无能。
我们要看到孩子真实的存在,并且相信他们能够自己有能力战胜困难,即使吃苦、摔跤,跌跌撞撞,我们依然要给予他们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去剥夺他们体验生活的机会,相信相信的力量,孩子感受到自己内在的力量。
(2)溺爱的后果
过度溺爱,只会让我们的孩子既依赖父母,又恨父母。小的时候我们可以化身超人,一次两次多次的帮助孩子解决他们所遇到的所有难题。这样会让孩子习惯性的认为他可以靠别人实现他的愿望,现实是他必定会离开父母,走进校园、继而走向社会,父母不可以替他交朋友,父母不可以替他学习,父母更不可以替他恋爱。当他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会选择逃避,甚至会对父母发脾气,在心里面埋怨父母不能帮她解决困难。
(3)尊重孩子受挫折的权利
爱只会导致好的结果,而不会导致伤害,导致伤害的一定不是爱。真爱越多,孩子的成长就越健康。
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且帮助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真爱。就像当我们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想要去拿十米外的球时,我们的真爱不是替他拿球,而是陪伴着,守护着孩子,看着他独立地完成这个任务,在他遇到危险的时候,化解他的真实危险。我们要给耐心地予孩子自主行动的愿望。
最喜欢文中的两句有哲理的话:我们常将“做什么”视为爱,但很多时候父母不做什么才是爱。是啊,做父母的需要提醒自己控制住自己,干预孩子行为的冲动。如果说孩子是天使,那么父母不是上帝,而只是天使的守护者。
作为父母,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幼小的孩子受挫折的权利。让幼小的孩子独自探索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让孩子独自去完成他认为的重大尝试,慢慢地孩子就会感觉到自己行,久而久之,就会帮助孩子形成强大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信心十足地在更大的世界里证明自己,绽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