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人八枪闯皖江
谱写一部英雄史诗
王有福一听连长答应把最后那把盒子炮给他,高兴得一蹦三跳,至于连长还有个条件,那算什么事,便拍着胸脯答道:“连长,甭说一个条件,十个也行!”
“那好。”李大湖绷着脸,“孙家斗!”
“到!”孙大个应声出列。
“你去监督,带王有福去那边靶场,半小时立姿瞄靶。”顿了一下,李大湖又补充一句:“挂一块砖头。”
这后一句话让王有福吐了吐舌头,枪头上挂一块两三斤重的砖头,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半小时立姿无依托瞄靶,本身就比较难,再加块砖头,这对臂力和耐心,都是个极大的考验。可是大话已经说过,舌头也秃了。
容不得他多想,这边孙家斗过来,像老鹰抓小鸡似地拽着他向靶场那边去,嘴里还念叨:“兄弟,连长可是向着你呢,你可要练个样儿给大家瞧瞧,不然的话,就你那身板,瘦得像个猴样,大家也不服气啊。”
人不可貌相,王有福其实虽瘦不弱,他从小在山里长大,练就一副攀岩走壁的绝活,大家据此送给他一个“山猴子”雅号。山猴子走起路来疾步如风,人也鬼精鬼精的,一把八寸长的匕首,在他手上被耍成追魂飞刀。他是连里的侦察员,经常来无踪去无影,得到的情报基本是十拿九准。在皖江联络队的名单中,王有福处在靠前的位置,但李大湖偏要把他放在最后,目的就是要磨磨他的性子。
大概是侦察员经常单独行动的缘故,王有福有个自由散慢的毛病,集体行军时总容易掉队,时常被鸟窝或兔洞吸引,走着走着就不见了。好在他脚头子快,隔一阵就拎着个兔子赶上来了,连排长见有兔子可改善伙食,也就哼哈一声过去了。
最不济也能掏一窝鸟蛋,或在水沟里捞一串小鱼,反正不会空手回来。这毛病,在大部队里倒不显眼,但在带有尖兵性质的皖江联络队,在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敌情的环境下,就很可能出事,甚至会连累整个皖江联络队。
李大湖的这个附加条件,就是给他发个信号,让他耐下心来。李大湖相信,这个猴精猴精的王有福,能够领悟到他的意思。
夕阳西下,孙大个和王有福远去的背影越拉越长,村边的竹园里,传来了阵阵鸟儿归林的叽喳声,李大湖深情地望了一眼对面的战友们,他知道,大家在等着他讲话,等着他作打先锋的战斗动员,他咽了口唾沫,终于什么也没说,一挥手,领着站在一旁的其他6名队员,向炊事班走去。
连队就丢给曹俊山了,他相信指导员能够把大家安抚好。
晚饭前,李大湖还有不少事要做,他要和村长商定路途的向导,要给队员们简单交待下任务,还要让炊事班准备一些路上带的干粮。
吃罢晚饭,他们就要赶路了。由于目的地是敌占区,所以只能采取昼伏夜行的方式行军。全程需要三天四夜,途中有三个联络点,他们要在这三个联络点安排白天睡觉的地方。三个联络点的村庄、联络人姓名以及最重要的联络暗号,在师部接受任务时,首长已经向李大湖单独作了口头交待,并告诉他,这些只能记在脑子里,不能写在纸上,好在李大湖还年轻,当场复述三遍,就记住了。
晚饭后,李大湖把王有福叫到一边,将第一个联络点的情况,向他一一作了交待。王有福是这支队伍的前哨尖兵,他要先行一步,侦察敌情,并负责和联络点接头。
一路夜行晓宿,前两天行军还算顺利,过封锁线,找联络点,都没有出现差错。第三天拂晓,他们赶到肥东县桥头集西北面的山王村。这里靠近桴槎大山,翻过桴槎大山,就到了巢县境内。桥头集驻有一个营的广西军,控制着两县交界的巢合公路要塞,兼防沿山各处路口,李大湖他们要想过去,只有从远离公路的山间小道,在夜晚绕过哨卡摸上山去。
山王村的联络点,是王家齐、王家志俩兄弟。王家兄弟住在村东北角,有5间黄草屋,得知有队伍来,腾出两间房,皖江联络队的8个人就在两间房里暂且歇下。一夜的奔波,已有疲劳之感,吃过早饭一个个在地铺上躺下,很快就呼呼入睡了。
到了中午,王家兄弟按照李大湖的事先吩咐,叫醒王有福。王有福随手摸了一条不知是谁的毛巾,在门口的山泉边洗了一把冷水脸,清醒清醒,洗过后就把毛巾晾在屋前的晒衣绳上,然后扒了几口饭,就出门探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