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人八枪闯皖江
谱写一部英雄史诗
黄山和杨绍春,其实都听清楚了李大湖在说啥,那个反问,只是在催促他尽快把要提的条件说出来。执行命令还要讲条件,也只有李大湖这个杠头有这个胆,话说回来,如果杠头就这样轻易被打发走了,那还叫杠头吗。
李大湖早年投身帮会,学得一身好武艺,冷热兵器都能玩得转。22岁那年,为了打鬼子,加入GCD,出任新四军二、七师交通联络巢北站站长,后因身份暴露,便由地下转入公开,在桴槎大山拉武装,组织巢二区抗日游击队。
他为人豪爽,处事机警,打仗神勇,曾亲手干掉为害一方、无人敢惹的国民D兰衣社和日本弘部(驻巢日军特务机关)的双料特务杨栋臣,处决以“剿资敌”为名下乡抢夺群众财物的桂系顽军,尤其是计赚国民D巢湖中统特务头子邓进三,更是使七师政委曾希圣赞叹不已,为此,曾希圣在向华东局的报告中,特地为巢二区游击队记上一功:“干掉邓进三,打掉特务网。”
与此同时,李大湖的威名在巢北地区不胫而走,当地国民D军政头目的太太、公子、小姐,坐轿子经过李大湖的家乡大李村时,老远就跳下轿子,胆战心惊地步行而过,以示不敢得罪。谁家的孩子哭闹时,只要有人在旁边喊上一声“李大湖来了!”哭声便嘠然而止。
正因为有这么个前提,当队伍北撤到藕塘地区进行整编,从巢湖和合肥的几个区级游击队,抽调精兵组建独立连时,李大湖理所当然地被上级任命为独立连连长。这次黄山书记让他返回巢湖,担任皖江联络队队长,也是形势所逼,出于无奈,不然的话,怎能在这个大敌当前之际,把这个战神放走。
李大湖生性刚强,认准的理儿,不论你是多大的官,也要和你争个输赢,久而久之,这“杠头”也就出了名。所以,在执行命令前他还有话说,还要讲条件,对于熟知他的两位首长来说,也就见怪不怪了。
“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人,我可以自己找。”李大湖拍拍腰间挂的大肚匣子,“家伙,还要请首长给我配齐。到敌后去,要隐蔽穿插,扛着根长枪晃悠,也太显眼了。”
“独立连没有短枪吗?”
“有是有,也就那么七八支,除了我这支自己带走外,其余的,一支都不能带。不能我走了,把独立连的战斗力也带走了,是吧?”
这个理由,听起来十分充足,两位首长竟一时无言以对。最后,还是杨绍春包揽下来,说,这事到团里去解决,不要在这里耽搁了,这才作罢。
两人刚出门,迎头碰上旅参谋长李甲。李甲事先已经知道,李大湖要带一个皖江联络队返回巢湖,开展敌后斗争,现在一见李大湖,连说“可惜,可惜!战事在即,却放走了你这员虎将。”
“老首长,您就别说了,再说,我就要违抗军令,不走了。”
“那也不必。”李甲连忙改口,“敌后斗争也很重要,我等着你的胜利消息。”说罢,伸出大手,和李大湖握别。
在巢合团团部,李大湖提出,另外7支手枪,必须是和他一样的大肚匣子,其他枪型不要,而且每支枪要配备200发子弹。这事让杨政委很费了一番口舌,要知道,这种枪只有连排以上的干部才有,现在让人家把这心爱之物贡献出来,谈何容易。
8支手枪,外加一千多发子弹,装在两个麻袋里,份量也不轻,好在指导员曹俊山也在团部,他是被叫来安排李大湖走后的独立连工作,现在正好同道而归,一人背一个麻袋,不甚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