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晓玲分享第328天(20230928)
从人的内在模式来看,一个不能去拒绝别人的人,他小时候和父母之间的边界可能是不清晰的,或者是已经互容到根本没有边界。他分不清哪些是父母的事,哪些是自己的事。对于父母提出的要求,他觉得都是他的事,所以很少拒绝父母。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他对自己的感知是不敏锐的,但对别人的感知很敏锐。在别人跟他提要求的时候,他第一时间感知到的不是我觉得不舒服,我做起来会很困难,而是别人需要我的回应,所以马上去顺应对方的需求。
怎样才能打破自己的模式,学会说“不”呢?
首先我们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给对方一些共情和理解。将拒绝变成一件不那么有攻击性的事情。在很多人心里,拒绝是带有攻击性的,其实并不是这样。
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觉察一下这个人提出的要求有没有问题。比如,你的先生希望你在下班之后还要做几件事情,你先和他共情,站在他的立场上去思考一下:他可能不知道你今天都干了什么,也不知道你每天有多么忙碌,你们很缺乏沟通,有大量的信息不对等。又或者以前他看到他母亲的工作强度更大,不自觉地将你和他母亲做对比,他会做一个预设,觉得这些事情对你而言也特别简单。当你理解了这些原因之后,你只需要平静地告诉他,你很忙,所以不能答应他的要求。
如果你不和他共情,不理解他提这个要求是基于什么样的成长背景或感受,你就会有感到不被理解的委屈和愤怒。那么,你很容易指责他不心疼你,并且针锋相对地㨃回去。这就成为攻击行为。如此,一个小小的拒绝就演变成家庭战争。
学会拒绝是提升关系的一个手段。如果你不拒绝,总是轻易答应对方,压低自己的感受,那么长此以往,你会积攒很多愤怒。当这种愤怒无处发泄,累积到最后,你还是会攻击对方。你可能会对他进行隐性的攻击,甚至会来一盘清算,毁掉你们的关系。
人都是有可塑性的,关系都是共建的,他人对你的认知是与你的表现有关的。他们需要知道你的边界和底线在哪里。即便是你的伴侣、你信任的朋友,也需要通过你的拒绝来探知你的边界——哪些是你能接受的,哪些是你不能接受的。这样才能形成一段真实且彼此尊重的关系,一段能长期运营的关系,不以消耗某一方的心理能量为前提,也不以施害和受害这样的关系为前提。这样的关系会让我们觉得舒服,让人舒服的关系才能维持长久。
此外,有时候,你需要表达出一个更真实的信息,那就是我可能没有这个能力。
这恰恰是最难的。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拒绝,是因为我们不想承认自己没有能力。就像很多年前的一个小品,有个人为了让朋友们觉得他很有能力,他大包大揽地答应帮朋友们买火车票,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内部关系可以搞到票,于是只好深更半夜非常狼狈辛苦地在火车站排队,还不敢让朋友们知道。所以,如果我们能够诚实地面对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就能够平静坦然地说出“你以为我有这样的能力,但其实我没有”。像这样的拒绝,不但不会让关系受影响,还有可能让关系更进一步。因为你理解了对方,而对方也更理解了你。